
▼
“竹沥水烹茶味真,疏香沾齿韵怡人,何来月下烟岚色,安顺觚棱凤凰春”。这是一位收藏家为广东潮州“老安顺”手拉壶题赠的诗句。
“老安顺”茶壶在中国制壶行内颇负盛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安顺”茶壶已为大陆达官显贵所喜好和收藏,随后流传至台湾地区及东南亚一带。不少台湾商人和华侨华人都会托朋友在潮州购买“老安顺”手拉壶。他们告诉记者,这种制作精巧的手拉茶壶,在台湾地区、东南亚很受欢迎。 慕名来到潮州,记者在一位朋友的带引下,走过了数不清多少个弯曲的小道,才在凤新街道的西塘村找到“老安顺”第四代传人章壮雄的家。“老安顺”茶壶的始创人是章壮雄的曾祖父、清末名壶师章大得,“老安顺”正是在他的手中吸收了各地的制壶技艺并自成一系。也许是章壮雄深信“酒香不怕巷深”这句古语的缘故,“老安顺”并没有设专门的店面,工厂就在他的家里。 在章家,我们正碰上有人来取货。“‘老安顺’茶壶技艺独到,特别好销,除了我们那里的当地人购买外,还有不少华侨华人也经常光顾我的茶具店,”在普宁市开店专营茶具的江先生说,“我卖‘老安顺’已经有7年了,每次取货都拿走几百把。” 据章壮雄介绍,在台湾也有几家公司经销“老安顺”茶壶。台湾明轩企业有限公司的老板徐忠明先生听老一辈说到“老安顺”茶壶的好处后,便前来大陆寻找。先是去了江苏宜兴,经过别人指点后才来潮州找到了章家。如今徐忠明已经经销“老安顺”茶壶3年了,每年都要从章家购去2000多把。 手拉壶是较难掌握的一门手艺,堪称中华传统工艺一绝。“老安顺”手拉壶用料以本地陶土为主,再加入外地陶土,经过独特配方加工而成。其制作过程要经过拉、修、安柄、安嘴、批、上水、上釉、烧等近20道工序,比用模具批量生产的茶壶复杂得多。烧制的窑过去是用棱窑,现在是用电窑,温度比较好控制。经过改进、创新,手拉壶的工艺已是今非昔比。即便如此,这门工艺也需要长期潜心磨练才能掌握。 也正是因为这样,从事手拉壶制作的人很少。目前“老安顺”的传人在潮州也仅有寥寥数人。今年33岁的章壮雄10岁开始从父学艺,到20多岁才出师。章壮雄的妻子黄雪浓嫁到章家后也当了学徒,至今已学艺10年,还是只能给丈夫打打下手。 “老安顺”手拉壶在釉面、密封度、薄度等方面与国内其它地方的制壶技术相比,都要堪称一流。章壮雄说:“这种壶光洁度好、釉面美观;制作精密,盖子与壶身之间密封;壶壁轻薄如纸、磕碰敲打之声清脆似铁。正因为这种茶壶含有的铁元素等矿物质以及它的精密度,所以用它泡出的茶不仅更加清香,还能保温保鲜,盛夏时节用它泡的茶放几天也不会变质。”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