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王人造龙舟 最新 图1张

    今潮汕地区,只有到揭阳的潭王和潮州的庵埠才能找到造龙舟的人。
    潭王,是揭东县锡场镇的一个行政村。村人口7200人。潭王村是一个英雄的村庄,著名的革命老区,1943年中共地下组织派方思远和陈彬到该村的中心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在当地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不屈不挠性格的革命人才。潭王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潭王是一个奇特的水乡,榕江北河有5公里长河段经过该村的西侧和南侧。这河段河面开阔,古时候有几处河水深不可测,漩涡打转,响声如雷,民间称为“潭”,因全村姓王,故旧时村名称“潭前王”,今称潭王。经过千百年的沧桑,这里形成了河涌众多的冲积平原;经过潭王人世代的筚路蓝缕,这里已成为一马平川的渔米之乡,故当地有谚云:“金曲溪,银锡场,潭前王出米粮。”
    潭王人承继着先祖水的情结一路走来。潭王人是五代十国闽国皇帝王审知的后代。再往上追溯,春秋时代周灵王太子姬晋就是他们的一世祖。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周王朝首都洛阳附近的谷、洛两河泛滥,危及京都,灵王派人堵塞谷、洛两河。太子晋以民生为重,认为壅水必危害农耕,主张疏导,直谏阻塞之不当。不料触怒父王,被废为庶人。太子晋郁郁不乐,翌年赍志而终。数年之后,晋公嗣子敬宗长大,于周王室任司徒之职,但此时周王室已经衰败,诸侯争霸,战乱频仍,敬宗避乱至太原。因敬宗是周王室嫡传后裔,太原人便称敬宗一家为“王家”,久而便成为“王”姓的一派(王姓来源有多种派系)。敬宗尊父晋公为这一派系的一世祖。晋公的后裔是天下王姓诸派系中人数最多的一派,也是历史上人文最为鼎盛的一支。他们中出了众多的将相、帝后王妃、王公大臣、大画家、大书法家、大诗人、大学者等精英人物。两千多年来的中华民族历史星空,晋公裔孙的星群是异常璀灿的。潭王就是晋公大星系中散落在南国水乡中的小星系。晋公因水的问题,志未酬而殁,而他的这一支裔孙们却执着地缠恋着河汊和滩涌,到这片蛮荒水地开基创业。
水患是水乡最大的灾难,一阵暴雨、一场洪水就把苦心经营的土地变成汪洋大海,把房屋冲垮浸毁,把人畜财物卷走。面对水患,睿智的潭王人懂得:人类不能战胜自然,但人类能够利用自然界的特点和规律去努力求得生存和发展。因而他们造起船来,有了船,可以抗御水灾减少损失,有了船,可根据水乡特点发展水运业和捕捞业。经历代实践拼搏,潭王的造船业十分发达,至20世纪20年代,潭王村达到一定规模的造船厂已有存记、大记、三兴和烈记等几家。
20世纪30年代,村里有一位造船师傅叫王致林,他是造“跳白”的高手。所谓“跳白”,就是一种宽0.5米,长6.7米的渔船,船侧挂一片白色的长木板,木板能反光,鱼有趋光性,夜里这种渔船在河里游弋,鱼便往船里跳,故称“跳白”。这种捕鱼方法,真是比姜太公还优哉游哉。“跳白”的船体像龙舟,村里人鼓励王致林造龙舟,王致林也早有此想法。该出手时便出手,王致林先造出了27桡的小龙舟,再造出了49桡的大龙舟。真是初试啼声,一鸣惊人。远近各地纷纷前来请他当师傅。潭王王致林因此名闻遐迩。解放后王致林的儿子王协镇,继承了父亲的造龙舟工艺,为揭阳、普宁各地造出了一批批优质的龙舟。改革开放以后,王协镇的儿子王慰军,对家传造龙舟技术进行科学创新,造出了一艘艘美轮美奂的51桡龙舟。在最近的百龙闹榕江竞赛活动中,王慰军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此次参赛的乡村中,有一半乡村的龙舟是他们的家族建造的。
    潭王人与水有特殊的感情。潭王人能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能从对自然的惶恐和无奈转向乐观和进取,英雄的潭王人的灵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升华。

你是本文的第1051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7-10-23
作 者: 陈诗侯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