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古今中外,每一座扬名天下、历经历史沧桑的建筑都有其巨大的精神力量,800多年历史的广济桥具有什么精神财富,以至多少年来海内外潮人传颂不息、依恋不减?近日,记者对潮汕知名文史专家曾楚楠进行专访,揭开这个谜团。

    “广济桥不仅仅是潮州人的广济桥,更是所有潮汕人的广济桥”曾楚楠话题从广济桥的“所有权”开始。一向考史严谨的他介绍,历史上的潮州是一个很大的地域概念,其中就包括了今天的大潮汕。在古代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施工条件下,要建造广济桥如此宏大的工程,仅仅依靠当时的潮州府城来完成是很困难的。事实上,在建桥的300多年间,大潮汕的各县市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无论是处于广济桥的上游还是下游,大家合力建桥,甚至当时客家的盐商也出钱出力参与维修。尤其是这次的修复工程,潮汕各地的民众、海内外潮人同样作出自己的贡献,大家不分区域,都表现出对古桥修复的关注和支持。所以,广济桥历来是潮汕人巨大凝聚力和合力的集中体现和鲜明见证。可以说,广济桥就是一座大潮汕的“团结之桥”。

    谈到漫长的修桥历史,曾楚楠关于广济桥精神的话题继续延伸。“广济桥,更是潮汕人坚忍不拔的毅力的象征!”他分析,在古代,韩江江面比现在宽很多,水流也比如今更加湍急,古人没有起重机、没有高效率的切割机器、没有钢筋水泥材料,他们只有利用原始的建筑工具,借助水涨水退这些“自然工具”,靠着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智慧,将桥墩一个个地向江心推进,从两个桥墩增加到后来的24个,同时也将最初的86艘浮舟减少到18艘。其中遇到了多少艰难险阻,又克服了多少困难障碍,很多是我们今人难以想象的。正因为造桥难度极大,几乎人力所不能及,民间才流传下一个个美丽动人的造桥神话,比如传说中的“八仙造东桥”,“广济和尚造西桥”等等故事。神仙当然是不存在的,广济桥的建设者就是辛勤的古代潮汕人民,是他们用生命和汗水、智慧垒就的一座丰碑。

    “古代潮汕人建设广济桥的300多年间,体现了前仆后继、永不放弃的精神”,曾楚楠谈到,潮州历来的古代行政长官,不论是知府还是别的称呼,他们都延续着将广济桥修建得日臻完美的传统,从未中断。每一任官员,往往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积蓄力量,号召民众修桥,挑战大自然,力求化天堑为通途,为韩江东西两岸的人民创造便捷的交通条件。广济桥的历史,也是历代潮人修桥的“接力跑”历程,这种精神何其伟大,何其感人!广济桥精神永远是后人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千秋万代为建设我们潮汕的美好家园而不懈努力,这也是广济桥巨大精神力量之所在。

你是本文的第145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07-06-19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