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有民谚说:“凤凰山上无日无云烟,湘子桥上无日无神仙。”湘子桥是那样古老、雄奇,围绕湘桥就有不少神奇的传说。
   在科技水平不高的的古代,要架设一座如此雄伟、坚固的大桥,确实是匪夷所思的事。那么多、那么庞大的石材来自何地?如何运输、如何安装?诸如此类的问题,往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人们在赞叹之余,便编出很多故事来。比如“三斗汉”的传说。
   这是被乾隆年间大诗人袁枚收入其志怪小说《子不语》中的一条传闻。大意是说:广东有个流浪汉,每顿饭须吃三斗米,才饱,所以被人呼为三斗汉。他身长一丈,腰粗得抱不拢,乞食于市,经常挨饿。有一天到惠州,把提督衙门外的三只石狮挈走。提督叫人追他,仍挈双狮返回。提督命以五牛曳横木,命三斗汉挽其后,然后鞭牛,牛奋力欲奔却分毫不能动。提督奇之,使入伍学武。乃跪求曰:“小人食须三斗,愿倍其粮。”提督答应他。但他只有蛮力,却少悟性。骑马常坠马下,射箭难中靶的。郁郁不得志而继续流浪。一日到了潮州东门外,正碰上修湘子桥。石梁长三丈余、宽厚皆尺五,工人们搭好天架,数十人牵挽而不能动。三斗汉笑曰:“如许众人,赤面汗背,犹不能升一石块耶?”工人们命他试之,便登架独挽而上!主持工程的官员见他能挽巨石,费省工速,遂命他把余下的石梁全部挽完,然后赏钱给他。
   嘉庆、道光年间,郑昌时的《韩江闻见录》中也有一则醉汉骑牛的故事:相传昔时有一位醉汉,天天携酒到十八梭船上独饮。醉了便躺倒在鉎牛旁边,口中念念有辞:“骑马不及骑牛好,陆马难追水牛走。湘子桥头水牛生,骑牛翻身朝北斗。”有一天涨大水,醉汉还未醒呢,忽然间水面浮一大水牛,他便翻个身骑上牛背,往凤凰山顶云路飘然而去,人们方知他竟是一位神仙。以至后来的大诗人丘逢甲有这样的诗句:“何处骑牛寻醉汉,凤凰山上日云烟。”
   神仙与牛好像有不解之缘。相传老子当年出函谷关时骑的就是青牛。湘桥上有鉎牛,因此而有这样的传说。道家追求的是不死与成仙,其中实际上也包含了不少超越意识。“骑马”,意指世俗社会,特别是宦海官场,骑牛,则是神仙境界。“陆马难追水牛走”,体现的正是功利场不及自在身的人生感慨。
   流传最广的还是“仙佛造桥”的故事:说是韩愈到潮州后想在溪上建一座桥以造福两岸百姓,但水深流急难于施工。便请他的侄孙、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和活佛广济和尚来帮忙,广济和尚负责西段,八仙负责东段。于是仙、佛各显神通。
   广济和尚到了桑埔山,一念咒,满山石头霎时变成一群羊,被他赶往潮州城。八仙则到凤凰山,把山上石头变为一群猪,也赶往府城来,别人都走得快,铁拐李腿脚不便走得慢,半路上碰到一个孝妇在坟前啼哭,这晦气一冲,法力失灵了,那群猪随即倒下,变成现在的猪山。广济和尚到潮州时,发现羊少了二只,急忙回头去找,找到后刚要赶来,不料遇到一个贪心的财主,硬说羊是他的,拖到自己的田里。羊不肯走,财主抽了一鞭,二只羊变成两座山,把财主的几百亩田都压在山下。这就是现在的“乌洋山”。
   八仙少了一群猪,广济和尚少了两只羊,石桥建到中间便合不拢。铁拐李急得直跺脚,结果把东岸一个桥墩踩低了一角。正在此时,只见何仙姑把手中的宝莲花抛下江中,花瓣散开来变成十八条梭船,对岸的广济和尚也把禅杖抛下江,变成长绳把梭船连成一道浮桥。
   因为是仙佛合力建造的,所以这条桥就有二个名字:湘子桥和广济桥。韩湘是唐代人,湘桥是南宋年间才建的,二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但传说是美丽的,湘桥太雄奇了,简直是非人力所能为的浩大工程,所以民间才会流传这么神奇的故事。它所体现的,其实正是潮州人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之后的无比的自豪!
   民间还有这样的传说:建桥之初,系梭船的是韩湘子供献的藤索,从未断过。日本人因此垂诞三尺,偷走藤索而换成铁缆,于是断缆绳的事便时有发生。
   这是一个充满民族自尊精神的传说,本身无可厚非。但与文献记载却有不少的距离。《永乐大典·桥道》谓:“浮桥,旧以铁缆。绍定(六年,1233)梅寇冲突,仓卒销缆为兵置,以易之藤,随成辄坏。开庆己未(1259)知州林光世造新舟十四,铁缆七十丈,从旁翼而贯之,遂可永久。”显然,藤索不及铁缆坚固耐用。
   此外,围绕湘桥的还有“王源除怪石”、“钉木猴”等故事。雄奇的古桥孕育出美丽的传说,美丽的传说更映衬出古桥的雄奇!

你是本文的第1901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6-09-06
作 者: 曾楚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