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汕头市首届潮州大锣鼓群英赛”上,一支来自潮阳市城南街道的少年笛套锣鼓队的表演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一等奖。

  “笛套锣鼓”是潮阳市民间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势,它是潮州音乐中的一支,又与一般的潮州大锣鼓有所不同,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以28节大横笛为主奏和领奏乐器,又以唐、宋的宫庭笛套音乐为主要乐曲。

  “潮阳笛套音乐”相传最早是南宋驸马、左藏朝散大夫吴丙(字汝光、原籍江西人)所传。元兵南侵时,他随丞相文天样率勤王之师来到潮阳,由于他喜爱音乐,故也将当时宫庭中的乐工、歌伎、礼乐资料等一并带来。宋亡后,吴丙在潮阳棉城定居,宫庭笛套古乐也就此流传。到了明代,邑人李龄(官江西提学)、陈淳临(又名三娥、官广西副使)荣归故里时,得皇上御赐一班乐师、歌伎回籍,使潮阳原有的笛套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并逐渐与地方戏曲和其他的民间音乐互相结合和融化,使乐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每逢传统佳节或喜庆日子,一支支规模可观、乐音动听的笛套音乐演奏队便活跃于潮阳城乡,成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

  “潮阳笛套锣鼓”一般以28节大横笛为主奏乐器(10人左右),配合椰胡、二胡、秦琴等弹拨乐器,奏出和声音乐(有条件时,可适当增加琵琶、三弦、古筝、扬琴、阮、大胡、大提、月琴、管、笙、箫等乐器)。而与此相配合的敲击乐器——小场合的,仅配以音钟或响盏即可,再以木板、小鼓为指挥;若为坐奏且场面较大的,可适当以中鼓或大鼓为指挥,其他配合的敲击器为:苏锣、斗锣、深波、大钹、小钹、月锣、钦仔、碗锣(即俗称之“大八音”),演奏形式可分为“小锣鼓”或“花灯锣鼓”。

  若是大型的或上街道游行式的笛套音乐,则须配“大锣鼓”,以壮场面气势和声色。而各种乐器的多少,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经常演奏的乐曲则有:“灯楼套”、“女儿欢”、“小桃红”、“柳摇金”、“柳青娘”、“浪淘沙”、“满天星”,以及传统的排子诗如“女宵宫”、“双花桥”、“倒骑驴”、“吹鼓”等,即以数百年来辈传口授的宫庭乐艺为主,奏出浑厚、优美、委婉、动听的乐曲,再配合六种和谐的敲击乐,音阶错落有致,弹奏此伏彼起,具有浓郁的潮汕乡土特色和艺术魅力。

  潮阳市城南街道的新华雯禧苑乐社成立于1992年,街道的数十位老艺人为弘扬笛套锣鼓这一传统的民间音乐,使之后继有人,并活跃当地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于1994年初自发组织了青少年培训班。他们不收学费,凡是对潮乐有兴趣的青少年都可以来参加学习,经过刻苦学习,许多孩子掌握了一种到几种乐器的吹奏,多的能演奏40—50条曲目。他们还组织了40—50人的特标舞队,20多人的鞭炮和花篮担队,队员年龄大的十多岁,小的仅七、八岁,从而使这支少年笛套锣鼓队愈加完善,在众多的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

  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于1984年莅汕听了潮阳笛套音乐的演奏之后,感叹“幸何如之”,赞誉笛套锣鼓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光耀夺目的夜明珠”和“盛开在岭南的、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并认为潮阳人民“能够使这独有的、古老的笛套音乐第相传习,而成为永不凋谢的四季之花”,“功莫大焉”。

你是本文的第1681位读者
来 源: 《北京潮讯》
作 者: 海鹏、欣亮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