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以大米为主食,其米制品叫粿。康熙字典有粿字,其注为净米、米食。《古今汉字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也有粿字,其注为:1、纯净的米;2、米做的食品。《北京语音潮州方言注音新字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粿字的注释是:“用舂成粉末和水搓捏为柔块、裹以甜馅或其他杂料、印以花纹、蒸熟而成的食品。旧俗潮人每于年节、婚丧、求神、拜佛时多制之。”潮州的粿品,因原料、形状、蒸制上的不同而呈现形式多样、品种繁多。如酵粿、甜粿、菜头粿、红桃粿、鼠曲粿,菜粿(因馅的不同而有韭菜粿、笋粿等)、朴枳粿、秋瓜叶粿等等。粿与潮人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举凡年节酬神、祭祖、神诞、婚丧嫁娶、馈赠亲友以及四时养生(药膳),都要用粿;与粿有关的粿印(印模),也成为地方一种木刻工艺。粿在潮人的生活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粿文化。
   潮州的粿,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旧历过年最为集中,一般在旧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拜灶神之后(送老爷上天),家家户户的妇女就忙碌起来,动手制作多种粿馅,一直忙到大年三十为高潮。一般家庭制作的粿品,首先是实用性,多种粿品用以拜神祭祖、馈赠亲友、丰富节日食物、增强节日气氛。节日期间,若有亲友来访,也以粿品招待客人,如果粿品制作精美、香甜可口,还会听到亲友的一番赞赏。粿品除了有实用价值外,其中还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望,如红粿桃、鼠曲粿等,都印上“寿”字、“福”字或富贵花饰,一些红粿,印成龟状,叫龟粿,喻为长寿;大件的粿,为酵粿,则称为发粿,富有发达、发展之意。粿品中,还有一种捏成团状,包上甜馅,不加印模,叫“团”,“团”不送外人,只供拜祖及家人食用,富有团圆、圆满之意。粿在潮人的心目中,视为吉祥物,过去澄海一带,有元宵节偷粿的风俗,《澄海县志》载:“是晚(元宵夜),男女老幼还纷纷到神庙宗祠中卜取祭物,叫‘求喜物’。有的偷粿回家,叫‘吃兴盛’。”
   潮州的粿品,作为饮食文化的一支,除食用价值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一些粿品,反映了潮汕人对土地、五谷的原始崇拜,如十月十五“五谷母生”的粟穗粿。五谷母生即社稷神诞。古人对土地、谷物的崇拜而演变出社稷之神。“社”为土地之神,“稷”为五谷之神。相传神农氏发明耕种教民种五谷,称为五谷母,据蔡泽民《潮州风情录》记述:“潮州人相传十月十五为五谷母生日,家家户户到了十月十五这一天,要用米粉拌红花末和水捏成一尊尊头盘发塑、身饰以豆麦为五谷主,还有扁担、箩、筐、稻穗等,蒸成粿品,并杀五牲,挑到自己那块刚刚收割过的土地上,焚香、点烛、拜祭五谷主。”揭阳一带也有十月十五米粟穗粿拜五谷母的风俗,据《榕城镇志》载:“是日(十月十五)县官率耆老到东郊社稷祠行祭礼、报收成……各家用米粉拌花生豆制成条形的粿品,象征谷穗以祀五谷神,名为粟穗粿。”
   一些粿品,还与生殖有关,如石榴花粿,石榴多籽(核),籽与子谐音,民间取其多子多孙之意。如潮州、澄海一带,有为孩子“出花园”的风俗,据《潮州风情录》记述:“潮州人孩子到十五岁,要择日举行‘出花园’仪式,采十二样不同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花水浴,载上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腰兜,腰兜里放十二颗桂圆和二枚‘顺治’铜钱,穿上外婆送的新衣服和一双大箩筐放在睡床上,用米筒盛米作香炉,插上三炷香,供十二碗甜圆,十二盅乌豆酒,十二个石榴花粿,以及红桃粿、发粿(酵粿)、三牲,男供的三鸟是一只公鸡、女的是母鸡。”这里“出花园”的“出”,是进入的意思(如出海打鱼,与出海口的“出”同义),是指孩子已长大成人,性成熟,可进入花草世界(与异性爱恋的世界)。出花园的供品要用箩筐放在睡床上拜“公婆”,公婆是司生殖的神,供品中十二个石榴花粿,祈望生育旺盛、多子多孙之意。
   一些特殊的粿品,反映了潮人的鬼魂观念。潮汕一些县市,如潮州、澄海,每年六月初六有“过桥”的风俗,据《澄海县志》载:“本地传说,死的人在这一天过桥到地府,凡家里有人于去年下半年以后逝世的,这一天要办西瓜、荔枝、黄皮、桃、李等五种水果和‘桥板粿’‘罗庚粿’等物拜祭死者。”《潮州风情录》也记述:“凡家中有人在去年六月初六之后去世的,到了六月初六这一天就要举行‘过桥’仪式……举行这种仪式,都必须购西瓜等水果,并用米粉蒸制七块两三寸宽、七八寸长的‘桥板’和几个‘桥墩’,以及一端宽、一端窄的‘狗舌’,当夜,就在逝者灵前架起这座‘桥’,桥头放置‘狗舌’、瓜果、三牲,好让逝者来到奈何桥下时,把‘狗舌’丢至桥下喂狗,把三牲及纸钱施给桥头孤鬼。”
   前面提到,粿品除了有拜神祭祖、馈赠亲友、居家食用外,一些粿品,如清明节朴枳粿、五月节栀粿、盛夏草粿、立秋秋瓜叶粿等,具有药膳、保健养生的作用。由于粿与潮人的生活关系密切,民间还有与粿有关的俗语,如“无可奈何蒸甜粿”、“贤做雅粿”、“歪鬃姿娘做无雅粿”、“乞食失落粿”、“乞食婆想食虾米笋粿”、“咬破粿”、“时节做时粿,时人■(口字旁旦)时话”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内容的变化,原来逢年过节一家一户做粿的风俗已逐渐淡薄,代之而起的是一些粿品专卖店,粿品已变成商品,但作为拜神祭祖的供品,其功能不变,一些制作精美、清香可口的粿品,如鼠曲粿、红桃粿,则走向市场,成为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时代的变迁,人们观念的变化,粿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正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变化。

你是本文的第1404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7-01-10
作 者: 林淳钧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