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食鲜薄壳,我想潮汕人没有几个人不爱食鲜薄壳的。古人有因七月秋风起而思食家乡鲈鱼。潮汕近海,当爽爽秋风从头上掠时,众多众多的潮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哦,鲜薄壳要登场了。
   薄壳味美形也美,它有个好听的别称:凤眼,便是对这种海里生物的惟妙惟肖写照。假如你生有一双美目,潮人就喜欢用“薄壳目”来形象的描述你。它的壳呈碧绿色,薄薄的,半透明的,晶莹晶莹的,可以窥得见安卧在里面的胴体。秋天的鲜薄壳,它的胴体成熟而健壮,饱满而晶黄,有人说像灌饱浆的谷粒,有人说它像一条快吐丝的蚕儿。总之,若是把鲜薄壳洗摘干净堆垒在一起,便是一盘黄绿相间的翡翠或玛瑙,真个秀色可餐也。
   鲜薄壳味美而易食。买来之后摘掉根须,洗净泥沙(现在市面上已有卖摘净的,就更方便了)就可以煮炒了。炒时须“旺火、薄油、香鱼露,猛翻猛炒”。具体操作如下:蒜头几瓣,金不换适量,倒进油后先爆炒蒜头,金不换和鲜薄壳一起倒进锅,只听“咋”的三两声曝响,这时右手翻炒,左手倒鱼露,要动作迅速,不可停杓。在炒的过程中,只见“翡翠玛瑙”在锅里开花怒放,“噼里啪啦”一串串脆响,香味直窜脑门,诱发你的食欲。只一两分钟功夫,一盘海鲜食品就可以摆到桌上任你享用了。
   炒鲜薄壳,费时不多,技术性不强,人皆能为之,实在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呵。
   炒薄壳离不开金不换。金不换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芳香、清凉特点。有除腥去膻作用。炒薄壳时放进适量金不换,不仅可以去除腥味,还能可以闻到一股诱人的植物香气。难怪叫它“金不换”。薄壳不仅可以鲜炒,还可以腌制成咸薄壳,咸薄壳有美称,叫“凤眼鲑”,还有美妙传说。一是南逃潮州的宋朝最后一任小皇帝宋帝吃了此物直赞好吃好吃,问这是何美味,来人不敢说此乃名不见经传的薄壳,便灵机一动,以形命名,说此乃“凤眼”也,一是跟潮州明代尚书黄锦有关。笔者发在《天南》的故事《尚书爷和“咸薄壳”》,说的就是黄锦向京官们宣传家乡咸薄壳,既让北京人尝到潮州美味,又解了乡亲经济难题的故事。确实,咸薄壳另有一番味道,很开胃,是早晨佐餐佳品。
   旺季时,采摘上来的鲜薄壳一时卖不出去,还可以加工成“薄壳米”。
   论产量,论质量,外地“薄壳”确实和潮汕“薄壳”无法比拟。而能纯熟掌握“打薄壳米”技术的则非澄海盐灶乡人莫属。方法是将鲜薄壳倒进锅(鼎)中,在沸腾的水中用一双筷子不停的搅动,将附着在薄壳中的“锚”和泥土分离,将肉捞上来,让壳沉下去。要除“锚”、去壳、清除泥土杂质而又要让薄壳料肉粒粒完整无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技术在炉火的掌握和一双筷子的灵活运用。盐灶薄壳米远近闻名,已成为当地的有名特产,直到现在,不光在潮汕,就是在东南沿海其它渔村,也只有盐灶乡人能够掌握这门技术。福建闽南地区也有些地方也曾试尝将薄壳加工成薄壳米,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可以这样说,鲜薄壳、咸薄壳、薄壳米是货真价实的潮汕特产,传统美食。
   我爱薄壳,不管是鲜薄壳还是咸薄壳、薄壳米。希望有一天,这种色如“翡翠玛瑙”的美味能和“护国菜”一样登上大雅之堂,以此”潮字号”两道“山珍海味”宴请海内外贵宾级人物,也让他们大快朵颐。“护国菜”本和鲜薄壳一样出身山野,只是越来越贵族化,我不希望薄壳也走这条路,离平民百姓越来越远。但我希望它能和护国菜平起平坐,既乐身居山野,也能堂而皇之入得厅堂。

你是本文的第2678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6-07-14
作 者: 卢继定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