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阳,一年一度霜降日,是“牛眠”地刘氏扫墓祭祖的盛大活动日。
  所谓“牛眠”,又称“牛眠福地”,是指人逝后葬得好风水福地的意思。
  “牛眠”的由来,根据《晋书》记载,东晋时征西大将军陶侃,字士衡,江西九江人。早年,父母逝世,觅地安葬时,家中之牛忽然出走,卧于一山岗处。经一老人指点,说牛眠之地是福地,陶侃遂将牛眠之地营葬父母。及后陶侃高官荣耀。后人因称风水福地为“牛眠”。
  潮阳区的城南凤岗村附近山岗,有一墓地称“牛眠”,一称“牛眠听钟”。是刘氏入潮阳创祖之一的刘世荣墓地。该墓地于1997年6月经批准为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世荣,号静斋。是五代时刘氏刘祺派系刘嵩之孙。于宋初登进士。任江西虔州知府,后升渐东防御副使。晚年卜居潮阳东山之麓,经营朝廷所赐给于龟头海周围田地。逝后葬于凤岗村“牛眠”地,一称“牛眠听钟”。据说由于这一福地,子孙昌盛,散布于潮汕各处。其刘氏子孙每年逢农历霜降日,定为“牛眠”地刘氏祖墓扫墓之日。这一日,不论职业,不论贫富,不论官贵平民,只要是“牛眠”祖墓有的关刘姓人,都可到此扫墓祭祖,视为吉祥。当天刚晓,便见人们携带食品香烛,前来墓地。近者本地,远者外省他乡,有些是出国华侨,专程前来,或徒步,或乘车,熙熙攘攘,人数多时达千余人。
  建国前,为安排接待霜降日的众多刘姓宗亲前来扫墓祭祖,当时有县城人刘喜合,负责在墓地张搭帐棚,备办祭品并招待各方远来之宗亲,场面隆重,热烈盛闹。
  建国后,“文革”期间,因形势影响,“牛眠”地扫墓,一度冷落,但未能禁止扫墓祭祖之活动。听说当年汕头地区的领导人刘俊杰(人称刘青天),是外省人,闻知此事,于霜降日,特地从汕头驱车,于天亮时直达“牛眠”地扫墓祭祖,一时传为佳话。
  潮阳“牛眠”地扫墓祭祖的盛事,使我们引发了一些世俗观念。
  首先,从宗族观念来说,“牛眠”地扫墓祭祖与过去中国的宗祠祭祀习俗一样,寓有不忘祖先、慎终追远的意义。每一个中国人,不论留住本土,或远居外省他乡,或羁旅异邦,凡属炎黄子孙,华夏衍裔,追远溯源,总对祖国家乡,未能忘怀;对本身出生,血统衍源,总免不了寻根问祖,耿耿在胸。
  因此,“牛眠”地扫墓祭祖与对祖宗祠庙之祀拜一样,成为传统观念,此其一。
  我们从报刊上看到目前国内常有单位或群众组织团体,前往陕西黄陵县谒拜中华民族始祖轩辕氏黄帝陵墓。或献上一炷香,或肃立瞻仰,或躬身跪拜。从而萌发对中华始祖德泽之崇高敬慕,此种盛事,也许就是传统观念的体现,此其二。
  我们从姓氏源流中,发现昔年每一氏族的祖先,或万难不阻,艰难创业,发展经济;或顶天立地,英雄彪炳,创建功业勋绩;或为官供职,清正廉洁;或忠贞壮烈,大义凛然,高风亮节。基于上述,则联宗祭祖,意义无他,在于希望每个氏族子孙后代,本克绳祖武意义,弘扬和效法祖先的优良品德和功业,达到本源连宗,互相标榜的意义。以祖先的光辉为榜样,继承和奋发,以后浪推前浪,达到所谓光前裕后,耀祖荣宗。而“牛眠”地之扫墓祭祖,意义重大,此其三。
  从本源连宗,团结出发,通过祭祖,增进宗亲族谊,敦睦团结。以我国的汉族本源,发展为各族大团结,说明一族之团结,进而为各族之大团结,从追宗溯源,到大家携手,其意义,不单纯是流于形式的祀拜活动。因此我们联想到不少旅外侨胞,华裔宗亲,对祖国家乡的教育、福利、建设、工业、投资兴办实业等盛举,热情殷渥,归根到底,都与国家、桑梓、宗亲族谊等,有不可分割的脉络情结,此其四。
  言念及此,不禁联想到建国前后,潮阳人对祖国、桑梓的各项贡献,其中不乏刘氏的人物,如国民政府两广监察使刘侯武、农业丰产模范刘赛烈、医术精湛医德高超的刘鼎铭……等人物。这些人物,为刘氏一族树立了光辉形象。
  似此,诚如世俗美谈,则潮阳一年一度“牛眠”地刘氏扫墓祭祖的活动,应该是成为克绳祖武、光祖荣宗的崇高活动吧。

你是本文的第1703位读者
来 源: 《潮阳风》网络版
作 者: 李起藩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