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佳节吃汤圆,是我国农历正月十五的传统习俗。汤圆俗称元宵、汤团、圆子,取月圆人团圆吉兆之意。 元宵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元宵节起源于汉代,但直到唐代才出现形似弹丸的“汤丸”食品;元宵来历与唐太宗有关,传说大将郭子仪率军西征,回来年已过,太宗为犒劳郭子仪,便要在元宵节宴席上用好糯米制成特殊食品来款待,御厨们日夜苦思,就在宴席上献一道香糯柔滑的白圆团子,太宗品尝后连赞好吃,命名为“唐圆”,象征唐朝一统天下,因吃于元宵夜,故叫元宵;又因在水中煮食,又称汤圆。到宋代,食元宵风俗已形成,出现山药圆子、真珠圆子、金桔圆子、澄粉圆子等特色元宵,花样迭出,宋代宰相诗人周必大写了首纪实诗《元宵煮浮圆子》:“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循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说的是元宵这种应节美食。到明代,元宵更普遍常见,品种更为丰富,《明宫史》说,北京人自正月初九起始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清代元宵进一步发展,最负盛名是“八宝元宵”,剧作家孔尚任诗云:“紫云茶社斟甘露,八宝元宵效内做”。 到了民国,又流传一则趣闻,窍国大盗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惶惶不可终日,北京街巷尽是元宵小贩吆喝声,因‘元宵’与‘袁消’谐音,袁听了颇觉不吉利,就下令将元宵改名汤圆,从此,市面上“卖汤圆”叫声不绝于耳。北京人不乏幽默,编成歌谣传唱;“大民国,洪宪年,正月十五卖汤圆”,绝妙讽刺袁世凯掩耳盗铃的行径。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今天的汤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从制作方法分为实心汤圆与带馅汤圆,朱淑真《圆子》诗:“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就是实心汤圆;带馅汤圆有甜、咸、酸、辣四种,甜味的多以枣泥、桂花、白糖、山楂、芝麻为馅;咸味的可荤可素,或将肉斩茸单包,或配上素菜合包,也可将素菜烫熟斩茸,调味作馅。汤圆从产地风味上分两大类:南汤圆和北元宵,南方汤圆多以糯米制成面团,后把馅子包进去做成,称之“包元宵”,馅以重油、重糖、重芝麻为特点,常以桂花提味,以香味甜美的浙江宁波的猪油汤圆为代表;北方元宵是先把馅儿加猪油搓成丸子,放在江米面滚制而成,称之“摇元宵”,馅以重果脯、重糖为特点,多用核桃、青梅、瓜条、豆沙,以北京汤圆为代表。我国各地有不少名汤圆,既是应节食品,又是传统风味小吃,如巴蜀风味的有赖汤圆、郭汤圆、质地细腻,浓郁馨香,蜚声中外;上海风味有鲜肉汤圆,入口流馅,肥嫩鲜美,擂沙汤圆,清香味美,脍炙人口;徽皖风味有安庆韦家巷汤圆、汤汁鲜美,迥异于人;蚌埠酒酿汤圆,糯而不粘,味道尤佳;贵阳风味有八宝汤圆,馅中有玫瑰、护油、干菜、细沙、火腿、芝麻、桔饼、白糖八种,壳皮粘而不粘牙,馅心香馨;江浙风味有麻心汤圆,入口鲜美,满口溢香;五色汤圆,甜咸皆备,回味无穷;藕粉汤圆,甜润爽口,汤有浓郁桂花香味;齐鲁风味有金银汤圆、桂花汤圆;闽台风味有泉州磨汤圆、八味俱全,台湾菜肉汤圆,滑润芳鲜;广东风味有潮州四式汤圆,软滑细腻、香醇爽口;京津风味有蜜馅汤圆,清香可口,风味诱人。此外还有长沙姐妹汤圆,合肥荠菜汤圆,江西波阳珍珠汤圆等等,都是风味独具,四时应市的风味小吃。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