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隆都镇前美村称得上是个“灯笼村”,该村有一些人家专门制作手工灯笼,这些用纸和竹制成的灯笼广受远近群众喜爱,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品。近日,记者到澄海采访,在灯笼艺人陈宝华家现场见识了灯笼的制作过程。

    记者经村民的指点找到陈宝华家时,刚好遇到陈宝华的妻子林汉琴正在家门口要将两个大灯笼绑上单车给买家送去。林汉琴热情地请记者到她家,据她介绍,除了公公陈侨富,他们夫妻俩都会做灯笼,今年22岁的女儿陈冬洁也成了家里做灯笼的“师父”。在陈家的楼下楼上都有不少用于制作灯笼的材料和半成品,特别是在二楼的楼梯口和两个房间里更是堆满了一大堆尚未完成的灯笼坯。心灵手巧的陈冬洁手脚相当麻利,家里的不少灯笼都是她做的。做灯笼有几道工序,先要将竹子削成薄薄的竹片,编织灯笼坯,然后糊上灯笼纸,写字,最后漆上桐油,晾干,一个灯笼就算完成了。灯笼有很多种,长的、短的、圆的、扁的,也有鹅蛋形的,形状各异。还可以在灯笼上用朱笔写上“忠顺世家”、“财喜登门”等吉祥语。

    据她介绍,制作灯笼这门古老手艺代代相传,陈家的手艺也传了好几代人。据了解,在前美除了陈宝华一家还有不少“灯笼人家”,制作灯笼是前美人祖传的手艺,在周边县市很有名气。在潮汕地区,前美灯笼一直十分“抢手”,据了解,这首先是得益于潮汕农村“正月点灯笼”的传统习俗。每年从除夕夜开始,各乡各村各家各户乃至祠堂庙宇都有挂灯笼祈福习俗。初八至十五夜,那些年内结婚或“添丁”(生男孩)的人家都要上市选购灯笼高挂,俗称“吊灯”。正月里,不少村落在夜幕下都有“游灯”的惯例,以祈新年五谷丰登、合乡平安。多年来,潮汕民间老百姓喜欢选购竹制灯笼,还因为潮语“竹”与“德”同音,有好意义好兆头,世代风俗的沿袭使前美人制灯笼这门古老艺术深受青睐。有意思的是,现在不时还有不少喜爱民俗文化的市民专门跑到前美观看灯笼制作工艺,顺便买上一些灯笼当作工艺品拿回家做装饰和摆设。

    陈宝华一家三代人每年都要制作二三千盏灯笼,他们家的灯笼不仅遍销潮汕各地,而且还有不少海外侨胞前来光顾。自1998年开始,马来西亚一潮安籍侨胞每年都要向他们家定购数百盏灯笼,专程运到马来西亚卖给当地华侨。

你是本文的第1357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6-03-28
作 者: 邵建生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