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阳置县于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潮阳仍保存着几座沧桑、雄俊的古塔,古塔的奇特建筑、书画雕刻、有趣传说,多姿多彩,至今仍为海内外人士津津乐道。 潮阳最高的古塔,要算位于县城中心的文光塔。该塔始建于宋朝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因当时置千尊佛像于塔内,故名“千佛塔”,后倒塌。明代崇祯八年,潮阳县令漆嘉祉主持重建千佛塔,明崇祯十年建成,因地震放出毫光,时人认为是人文昌盛之光,故更名为“文光塔”。 文光塔建筑奇特。塔高16丈,由规格石块砌成,无一木一铁,坚固严谨。塔分7层,外表呈八角形,各层外围设有栏杆,从螺旋状石阶拾级而上,至顶层,极目远眺,南海烟波浩渺,东山群峰翠绿,古城风光,尽收眼底。文光塔集书法、雕刻、建筑艺术于一炉,塔门上有“文光塔”三字,两旁对联为“千秋文笔振金石,万丈光芒畏斗牛”。书法苍劲挺秀,联文工整,塔门前有一对石刻狮子,威武雄壮,栩栩如生。 潮阳最古老的塔,是位于铜盂镇境内的灵山寺的“舌镜塔”。该塔是灵山寺开山祖大颠和尚的墓塔。塔建于唐代长庆四年(公元824年),距今已1100多年。塔高2.8米,塔身最大直径1.8米,全塔用各种规格石块砌成,古朴大方,塔基刻有飞龙走兽和花卉图案,雕刻精细,惟妙惟肖,可见唐代潮汕的建筑艺术已十分高超。 位于峡山镇龟山上的祥苻塔(今属汕头市潮南区),是一座实心塔,塔分九级,高40米,该塔建于明代嘉靖2年(公元1523年),相传挖地基时,得一古瓶,瓶内装铜钱,刻有“祥苻”二字,时人认为此乃吉祥之兆,故名曰“祥苻塔”。至明万历25年(公元1597年),塔已残旧不堪,时值峡山乡人、明代著名学者,大理寺卿周光镐告老回乡,遂倡议重修祥苻塔。相传修塔时工期紧迫,雨季将至,龟山下的砖块堆积如山,为了加紧施工,周光镐吩咐乡人四处传扬,说某日龟山有奇观,但上山观景者每人须带两块石砖上山,是日,前往观奇者人山人海,把山下的石砖都搬上山了,使施工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见不到奇观,询之周光镐:“龟山有何奇观?”周光镐笑答:“万众飞砖上山,此即奇观也!”众人恍然大悟。 潮阳的古塔多建于山上和陆地,却有一座建于海上的晴波塔。晴波塔建于清光绪九年。据史料记载,县内海门渔港海湾风浪常作孽,渔舟多不安生,时人在海湾浅处堆土建塔,以镇风浪,护佑渔舟。晴波塔建成之后,虽未能镇住风浪,但却以其建筑奇特闻名海内外,为海门港添一景观。塔高16米,坐南向北,八面七级,塔基石为八角形。奇特的是,全塔除隔层栏杆及塔基为石砌结构外,塔身均为贝灰三合土筑成,塔第二级有塔门,门匾有“晴波塔”三字,两侧门联书曰:“晴看渔舟安水面,波环宝塔得源头。”书法秀逸;第三至第六级,每级各置四门,为贝灰三合土拱门,其中第一至第三级,实心,经四至第六级,空门,第七级为葫芦形塔尖,高2.2米。一百多年来,海上风浪,地震,塔却安然无恙,固若金汤。近年来,海门镇筑起一道海上石堤,使塔与陆地相连,游客更加方便了。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