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民俗正月十五闹元宵由来已久,是潮州传统文化的一项内容。
   潮州正月十五游花灯源于何时已很难定考,但据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新安余民刊本《荔镜记》(第六出五娘赏灯)中描写元宵夜潮州游花灯的情景:“元宵夜,有十成,赏灯人,都齐整,办出鳌山景致,抽出王祥卧冰,丁兰刻母,尽都会活;张拱莺莺,围棋宛然……”可见潮州民俗游花灯已有四百多年以上历史。
   明代年间泉州才子陈三(陈伯卿)来到潮州,适逢元宵夜展花灯,陈三(陈伯卿)游街赏灯遇潮州才女黄五娘,因拾扇解书,互相爱慕,后又得黄五娘掷赠荔枝更使陈三(陈伯卿)一往情深,为娶五娘,陈三乔装磨镜入黄府为仆,得黄五娘爱婢益春之助,有情人终成眷属。
   妇女平时不能也不会随便上街的,唯元宵节之夜,是青年妇女上街的特许日子,父母不禁,翁姑不阻。同寅姐妹,嫂子阿姑,修妆打扮,穿戴整齐,调粉弄脂,穿红着绿,左邻右舍的大姑娘和小媳妇们,三、五成群,结伴游街,一阵阵轻声笑语到街上。近代潮州城中七坊的里巷少年,成群结伙,于元宵节日,登上老榕树,砍柔枝,斩茂叶,札成“醒狮戏球”。元宵夜,敲锣打鼓,兴高采烈地穿街过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为大姑娘和小媳妇们助兴。顽童们尾随在后,呐喊助威,“游成狮呵,游成狮呵”之声,不绝于耳,因潮州人把榕树叫做“成树”之故也。
   潮州游花灯内容可见潮州歌谣《百屏灯》,有“活灯看完看纱灯”之说。潮州游花灯队伍,总以大锣鼓乐队为先导,接着是一支龙灯,末尾是一只彩凤,叫做“龙头凤尾”,中间是鱼、鸟、狮、象,各具独立的灯,叫活灯;接着便是一屏屏表现戏曲人物的纱灯,即称花灯,每年元宵,潮州元宵灯展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是潮州民间节日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
  

你是本文的第1920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4-02-04
作 者: 蔡述湘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