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丰俗语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在乡亲们的眼里,元宵节是在“闹”字上做文章的。一曰“闹花灯”:旧时海城、梅陇、公平、可塘等地的花灯最盛。花灯的种类也很多。有悬挂的,如“鳌山灯”;有手提的,如“鲤鱼灯”;有迎风旋转的,如“八卦灯”。各个乡里都有观灯的风俗。二曰“闹灯棚”:男男女女在高悬的彩灯下,进行各种自娱自乐的歌舞娱乐活动,如舞狮,舞龙,气势壮观;或在灯棚场地上,摆设“谜台”,举办富于时代色彩和地方特点的“灯谜”,开启民智。三曰“闹灯席”:有的地方叫“吃灯酒”、“吃元宵”。各户人家在一年内添男丁的,都必须在灯棚的地方,摆设酒席敬酬乡里老大,由此而笑话丛生。如传闻未婚的乡里“老大”,争着吃灯酒的故事。
海陆丰地区的元宵节,还传承着吃“灯茶”的习俗。邻里之间请茶致贺,讲好话,互祝吉祥如意,财丁两旺,并啧啧称赞主人家的茶做得好吃,又香又鲜,充分体现了人们热情、友好、融洽的气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求和冀望。 “灯茶”有的地方叫“元宵茶”,一般是正月十三前后置办,也有个别从正月初八就开始了。正月十三办的叫“开灯茶”,寄寓着光明与喜庆;正月十六办的称“圆灯茶”,预示年头至年尾平平安安,圆圆满满。调配“灯茶”是以各种淡茶为基茶(也有用开水或鸡汤、猪骨汤的)加上肉食类:瘦猪肉、鲜虾、鲜鱼;蔬菜类:菠菜、茼蒿、芹菜、蒜、包菜及豆类;调味类:盐粉(有的地方吃甜茶,不加盐粉),胡椒、茴香、味精、脯类等,作为下料。各乡各家不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灯茶”的食物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以下料优质、品种多、可口,以及鲜、嫩香为特色,突出地方风味,而且利于脾胃,历来为外地人所赏识。 “灯茶”是海丰咸菜的一种,只是冠以“灯”而已。“灯”谐“丁”,取其光明喜庆之意。除此之外,还有“油麻茶”“虾苗茶”“菜茶”“饭茶”“炒米茶”等等,以下料命名。如“油麻茶”,是把油麻(生、熟随宜)作为下料的。一般做法是:先将茶叶和生油麻放置牙钵(陶器、里面呈锯纹)水湿之后,用“茶槌”(番石榴树之枝干做成的棍子)擂之,并加适量盐粉,最后冲上开水,就是所谓“油麻茶”了。据说海丰妇女长寿者,盖与常吃这种富含维生素E的咸菜有关。有民谣打趣道:“恁乡咱嬤(即媳妇)肥螺螺(肥胖状),无有出工先吃茶,吃起茶来龙车水,一下(刚刚)落田比脚腿……”又:“海丰地面兴咸茶,牙(石字旁+本)擂来知几家,人情厚薄何处见,看你多少下油麻。”诙谐生动,洋溢着生活情趣。 1985年马思聪先生的妹妹和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赶来参加海丰县举办的《马思聪先生作品音乐会》,回京时都未曾忘记每人带上两樽熟油麻和一只擂茶用的牙钵。马思聪先生的堂弟马思恭在《喜见堂妹思琚回乡》一诗中,便有“好是家乡风物美,咸茶琴韵自怡情”之句。可见在马思聪先生的故乡,吃咸茶竟也会象《思乡曲》一样,撩拨着人们爱国爱乡的缕缕情思……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