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路无铺”是一句潮汕俗语,形容地方偏僻,交通不便,渺无人烟。“路”是官路,或称官道。今潮安县金石镇,有一个上官路村,意味着村前曾经是官道。在元代,“路”成了行政区域。“铺”,今天都作店铺解。在古代,也指驿站,称“急递铺”。宋明时代,“铺”是官道上的里程划分,也是一种行政单位。十里为一铺。这大概源于秦汉时期的“亭”。《后汉百官志》云“十里一亭,十亭一乡”,说明“亭”是最小的行政单位。刘邦寒微时当过“亭长”。亭既是邮亭,又是亭舍。邮亭乃官家行书之中站,即今之驿递。亭舍乃行人歇息之所。古人释“亭”字为“停也”,便含此意,李白《菩萨蛮》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接短亭”。说的是古代在官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既方便行人,也作为驿站。历代,以亭为名的地方很多,最有名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街亭”。马谡拒谏失街亭,使蜀军从此处于被动局面。
    “亭”后来变成“铺”,缘于商业的发达,过往商人及游客不断增多,接待这类旅客的店铺大量涌现。《韵会》释“铺”:“贾肆也”。潮剧《柴房会》中李老三住的便是这类客店。店铺可以开在集市,也可以开在官道。官道的店铺当然也遵循十里设铺的原则,故潮汕人称十里路为“一铺路”,并有“过去无店铺”的俗语。
    官方的铺,称为官铺,是专门招待过往官员和邮传人员及解押人犯的公差旅宿的场所。由于它兼有驿站的功能,故又称急递铺。舞台上,穿着红色短袍的驿丞,便是这种急递铺的负责人。
    古代没有专门的邮政,各地公文的传递,只能通过驿使或驿兵骑着快马迭达,中央的文书专人直接送到省。省与州县之间,一般通过驿站传递。急递铺划分地段,归属相关辖区管辖,公文的交接有固定地点。今天浦附近的小坑铺,便是当年揭阳与澄海交接公文的地方,每个急递铺的司铺兵,大的有五、六人,小的仅二人。
    宋明虽设有邮铺,民俗仍按习惯称邮亭。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讲了一个贵人夜宿邮亭,被蚊子叮得无法入睡,长夜难捱的故事。而亭长为避蚊子,竟然彻夜在院子中挥动身子,手舞足蹈,倒也其乐融融,文章题目叫作《贫贱行乐之法》,令人为之莞尔。
    今天,有很多以铺为名称的地方,每省至少有几十个,如河北省河间县的“卅里铺”,山西大同东面有“廿里铺”,“五十里铺”。延安附近有“卅里铺”,商州也有“卅里铺”。这都是历史的印记。清代,潮州九县共有驿铺129个,驿路19条,全长1600里。
    今天,沿着安(潮安)黄(黄冈)公路,我们还可找到一些古代驿铺的痕迹,如铁铺,平福铺、白沙铺(澄海碧沙),说明当年这是潮州府通过饶平往闽南的一条官道。揭西还有一处“五家铺”(五经富)。就是说,当年这些地方都是设过驿站,也就是“有路有铺”的地方。

你是本文的第1483位读者
来 源: 《家园梦拾》
作 者: 李汉庭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