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有民谚云:“九月九,风琴仔,满天走”。“风琴”,也即与风筝同义的潮语俗称。每年农历九月,正值深秋季节,秋风带劲,当天爽气清的日子里,带着风筝顺风飘放,是一种多么有趣的户外活动。放风筝在潮汕,和全国各地一样,也是一种代有传承的民俗风情。

    放风筝的民俗源由十分久远,据史载,始于春秋战国,当时能匠鲁班首创“木鸢”,“乘之而飞”,这是我国最早的风筝。后来用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上竹梢,风入竹梢,声如筝鸣,才开始称“风筝”。风筝到了明清两代,在民间十分盛行,且一直流传至今。当代中国潍坊的风筝节,便举世闻名。

    放风筝的民俗不仅是娱乐,在那科学不发达的年代里,还是一种附带着迷信色彩的古老习俗。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晦气。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就可放走“晦气”,交上好运,达到“消灾祛难”。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便有一段关于林黛玉放风筝“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的生动描写。正因如此,断线的风筝如果落在他人的屋顶或庭院里,人家都把它视为不祥之物。我们潮汕的旧习俗禁忌,如遇到这事情,连手也不敢去碰它,必须赶快用便桶把这风筝压下,以消祸害。凡人家放掉的风筝,都不能拾来重放,否则会染上“晦气”。这种风俗,又叫“放断鹞”。

    喜欢放风筝的人多学会制作风筝的手艺,市面也有现成售卖的,但都不及精工自制的美观。常见的有方梭形、鱼形、老虎、飞鹰、蝴蝶、蜈蚣及人物形像等,维妙维肖,且富有艺术韵味。有的风筝还要经过特殊加工,先把竹骨浸药,纸鸢糊成后放到空中,竹骨就能够放出声来;或把鸽笛系于风筝中,也会像飞鸽一样发声;有人还在风筝上悬挂爆竹,配焚香枝,俟风筝在空中香枝燃及爆竹时,便自动劈啪作响,十分风趣。潮汕民间还有赛风筝的习俗,一般以谁的风筝制作美观、放得高、坚持耐久不断线三个条件来评比优劣。有人在竞放风筝时,把经过细筛的玻璃粉末用胶质粘上牵线,如果在空中与他人风筝相碰,便可割断他人的风筝。

    随着现代各种娱乐活动多样化的涌现,这些放风筝的民俗风情也已少见了。

你是本文的第1657位读者
来 源: 大华网
作 者: 周镇昌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