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现在人们所说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鳄渡秋风”、“西湖渔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北阁佛灯”、“韩祠橡木”、“湘桥春涨”、“凤台时雨”、“龙湫宝塔(原位于北阁对面江心,现仍存遗址)”。
    关于内八景,由于历史沧桑,不仅有些景观已不见踪迹,而且连说法上也不一致。清郑昌时有潮州十咏,实际就是十处景观,即“东楼观潮”、“西园赏菊”、“莲花午照”、“奎阁晨晖”、“佛宫梵唱”、“七星夜月”、“道圃红棉”、“镇海钟声”、“芦荻晚眺”、“丹桂流香”。而流传的内八景则是在上述十景中删除“道圃红棉”和“丹桂流香”,且在名字上也不尽同。如“佛宫梵唱”为“古刹梵唱”,“七星夜月”为“七星步月”(也有说“星桥夜月”),“莲花午照”为“莲林浮影”,“镇海钟声”为“府衙(楼)钟声”,“奎阁晨晖”为“奎阁腾辉”,“芦荻晚眺”为“渔庄晚眺”等。而黄梅吟先生在《潮州街道掌故》中又增加“菠萝怪石”一景,同时也记述“道圃红棉”与“西园赏菊”是同一地点。
    综上所述,对于古城内八景的历史及现状,可作大体的分析。
    “东楼观潮”指在东门楼(广济城楼)上观看韩江潮涨。因东门楼正对湘子桥(广济桥),每年春夏韩江水涨,流过湘子桥时而形成独特的景观。此景似与“湘桥春涨”相同,只是观赏位置不同。
    “西园赏菊”,指位于道后巷至芒巷的原明末礼部尚书黄锦的别墅花园,因花园称为西园,园内假山莲塘,多姿多彩,尤以菊花品种最多,故赏菊成为一景。此地目前已建为学校,因此“西园赏菊”也不存在。
    “古刹梵唱”,指位于开元路的开元镇国禅寺,因过去僧侣众多,每于晨昏人静时作功课,发出悦耳的颂经之音,令人陶醉,因而成为一景。可惜开元寺现处闹市区,僧众不多,因此已没有过去的效果。当然早晚课仍会吸引一些听众。
    “府衙钟声”,位于义安路与昌黎路交界处之府衙(原市政府),原前有楼,称镇海楼,楼上有大钟,每于夜静更深时发出报时钟声,声及全城。而楼上栏杆柱头的一百零八只木雕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俗称“府老猴”。在辛亥革命时,因清军据守,革命军纵火烧楼,付之一炬,此景也随之消失。
    “莲花午照”位于上西平路与西马路交界处路口的莲花古井,因井中有石雕莲花,当正午日光照下井中时,莲花浮现于水中,蔚为奇观。据传当初因井泉过猛,浃喷泥沙,故以一石雕莲花压于泉眼。由于现在周围多民居,午照难入井中,且该井因自来水的兴建而废用,已建铁栏保护。
    “七星步月”,位于北马路忠节坊内七星桥巷,该处原为沟塘,上有石桥,桥墩分七孔,每逢月夜,月光自上半夜到后半夜由东到西二方泻入桥孔,映照水中,行人至此赏月,别有情趣。现此地已全为民居,只剩七星桥巷。
    “奎阁晨晖”位于南门古城边,原有一奎星阁(也称魁星阁),结构严谨朴素,阁顶有双龙夺珠雕塑,因中间的大贝珠在晨光照射下光彩夺目,故有“奎阁晨晖”之谓。目前此阁已废。
    “芦荻晚眺”,位于国王宫巷通环城路处,原此地与西湖相连,称芦荻洲,也称小西湖。因景致悠雅,尤以夕照或夜晚渔庄的灯光点点而得名,现此地已全建为民房及医院。
    随着历史的发展,旧的消亡了,但新的不断兴起,只是人们没有去发现并很好地宣传。比如葫芦山上的凤栖楼,何妨称之为“银山栖凤”,滨湖的涵碧楼,呈现“楼涵虚碧”的风光,而“学宫礼乐”、“江畔红棉”、“叩齿(西寺)双塔”、“饶馆翰香”等,都是近年在古城兴起的新景观。随着“旅游旺市”战略的实施,相信新的内八景将会出现并为人们所接受和欣赏。

你是本文的第1369位读者
来 源: 潮州广播电视中心
作 者: 东鹿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