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甜是潮汕地区一种民俗,一般是在每年腊月至元宵节这段时间,为了拜神需要才做这件事,平时有钱人家为了祭祖也有做此事。

    潮汕人蒸甜的方法很简单,首先是将备用的糯米粉,加糖(主要是白砂糖),用水调剂,然后用旺火蒸熟即可取用。甜性质经久耐用,冷食热食均可(热食比冷食味道较佳)。由于甜容易保存,所以除了拜神、祭祖当果品外,还另有一番妙用,即是可以当作漂洋过海干粮之用。

    潮汕地区历来人多地少,“丰年不足三月粮”,加上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台风高发区),因生活所迫,所以漂洋过海谋生,成为潮汕人的传统习俗。在“红头船”时代,出洋的人随身所带“三件宝”:几件旧衣服、一罐淡水(或冬瓜)、几块甜。那时出洋的人乘坐“红头船”(早期在澄海樟林港,后期在汕头港)“红头船”是木质帆船无机械作动力,只能利用风帆,顺着潮水和风势行驶,有时遇到气象不好,在海上漂流,安全无保障,多久才到目的地,也是未知数。所以带上甜,对保持生命较有安全感。

    然而,蒸甜这一事,在贫苦人眼里,认为是件难办的事,也是不得已的事,因为要蒸制一笼甜,至少需要10斤以上的糯米粉和数斤白糖,这

    对于三餐难饱的穷人来说,是很难办到的。但为了出洋谋生需要,再穷也得将甜蒸制出来,所以才有“无可奈何蒸甜”这一俗话的出处,它表达了那时穷人出洋谋生的悲苦心情,是旧社会劳动人民穷困生活的写照。现在潮汕城乡年终节首仍有蒸甜的习俗,但意义已经大不一样了。

    

你是本文的第119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
作 者: 陆集源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