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工夫茶的冲罐,昔年多用紫砂小茶壶,现多改用白瓷“盖瓯”。沏茶时瓯面浮泛的泡沫,便和瓯盖轻轻把它刮除。这道工序口语叫作“盖沫”。有人觉得这里的“盖”作刮除解是说不通的,于是在文 字表达上只好写作“刮沫”。
方言口语的形成自有其一定的出处或根据。“盖沫”的“盖”若说是从名词转动词,是很难使人置信的。“盖世奇才”的盖固是从名词引申而成动词,但那只能作压过、压倒解,与刮除之义殊不相合。我终于联想到旧时用斛量米谷的情状,每量一次,便须用一支比大鼓槌稍长的木橛或刮板在斗斛面上刮摩一下。那把木橛或刮板就称为“斗盖”。那个刮摩的动作也称为“盖”。这与“盖沫”的“盖”词所指近同, 本字也必相同。翻阅字书,原来这本字竟是“概”字。概字(集韵)、《韵 会》的注音为“居代切,音溉”,义为“平斗斛木”。《辞源》的第一注义为 “量粟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这是概字的本义。如此,潮汕口语的“斗盖”,应是“斗概”无疑。它作动词用就是指平斗斛的刮摩动作。这么说来,“盖沫”理应写成“概沫”。而“盖瓯”恐应是“概瓯”。因为人们用这种茶瓯饮用茶汤时,总是用盖子在面上轻轻地刮去沫渣。称为“概瓯”,正是符合这个最主要的特征。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