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颠是唐朝潮阳的知名高僧,民间广泛流传他的传说。
    一、助民砍柴
    一天,大颠看到几个樵夫正在砍柴割草,禅心不禁一动,便轻快地跑到众人跟前,合十施礼道:“众位施主辛苦了!”
    众人见眼前突然而来的老僧态度诚恳,便一边擦汗一边答道:“多谢大师关怀,我等是前面洪氏村洪府的佣人,上山砍柴割草当然是辛苦的。但家主洪长者对待下人宽厚仁慈,所以辛苦一点也甘愿!”
    大颠闻言,便与他们交谈起来。原来洪长者名圭,祖籍福建莆田人,祖孙三代连举进士,先后为朝廷命官。后因洪圭谪刺潮州,举家随官来潮,并在地旷人稀的练江之滨,拓建洪氏村(即今之岐北乡);又招募民夫,垦荒造田,租给贫民耕种,遂富甲潮郡。由于他乐善好施,当地百姓都尊称他为洪长者。
    不觉晌午。大颠道:“贫僧耽误众位的时间,理应给你们帮帮忙才对!”
    众佣人道:“多谢大师美意,你一个人能帮多少呢?”
    大颠微笑不答,信手在地上摘几条草芯,折了几条枯枝,轻快地捆捆绑绑,变成一撮小柴草捆儿,放在掌心上,轻轻运气向山坡一吹,一捆捆的薪柴顿时铺满山坡。
    大家这一惊非同小可,都不约而同地纷纷跪倒在地上 。当他们抬头定睛细看时,那位神秘的老僧已不知去向了。
    次日,洪府众佣人吃过早餐,正要上山打柴割草,忽见昨天的那位老僧,正合十躬身立于门外。大家又惊又喜,七嘴八舌地说:“大师法力高强,,今天能否再给我们帮忙?”
    “能!出家人慈悲为怀,只要贫僧力所能及,自然也可以相帮。你们且回院内,只消贫僧在院外略施小技,包管有许多柴草可供贵府烧用。不过,你们切莫多嘴!”大颠说完,众佣人都欢欢喜喜地涌入院内。    
    这时,大家还未立定脚跟,一捆捆的枯柴干草,鱼贯地飞越院墙落入院内。佣人们忙于收拾,累得满头大汗。不一会儿,院内已经堆起一座柴草的小山。不知哪个佣人忘情地高喊一声“够了!”柴草便不再飞入院内了。
    众人连忙涌出院外,怎知那位好心的老僧又不知去向了。
    大家清点柴草捆数,估算足足可以休息几天。为了不让总管知道,便约定不要提起这件奇事。
    几天后,柴草快要烧完了,洪府总管也发现众人怠工,便生气地说:“你们偷懒不上山,柴草烧完了,就烧你们的脚骨!”众人被骂,赶快带上镰刀斧头,又上幽岭打柴割草去了。
    这时,厨子慌慌张张跑来报告,说他在后院看见灶前蹲着一位老僧。若无其事地将双脚伸入灶膛当柴烧……
    总管闻报大惊,急忙随厨子奔向厨房。他俩穿廊过脘,只见府内桌脚、椅脚,正着火燃烧。总管忙命仆役救火,自己则冲入厨房,果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僧,正把双脚伸在灶膛里。总管见状。语无伦次地说:“老和尚,你难道疯了吗?我刚才只不过信口吓吓下人,你何必认真起来?你仙居何处,何时进入洪府?,请你快将双脚伸出灶膛吧!”
    老僧口中连称“阿弥陀佛”,然后将双脚慢慢移离火坑,竟然不损他的一根毫毛。奇怪的是府内的桌脚,椅脚,却齐刷刷地被烧短了一截。
    洪长者在内院闻报,颇感诧异占他断定是异人出现,必有缘由。正待传话邀请老僧相见,总管已陪伴着大颠进来。
    洪长者离座相迎,问道:“大师驾临寒舍,有何见教?”
    “贫僧大颠,与施主同饮一江水,都是故乡人。贫僧昔年在西岩出家,后又往各地游学参师,近年回归本境,设道场以弘佛法。日前游经贵境,听说施主乐善好施,匾此特登贵府求施主布施一片山地,以辟禅林,来知施主岂愿俯允?”
    洪长者想道:“在洪氏山地上建庵事佛,必能使合境平安,这也是一件好事,何况洪氏山地甚为宽广呢!”于是,慷慨答应了大颠的请求。二、。土坑拔木
    大颠化来了山地,便开始化缘集资,筹办建寺事宜。
    一天,大颠告辞众徒,说要往闽南林区,化缘建寺之材。
    不久,大颠只身空手回来了。众弟子不知师父到闽南购木之事办得如何,都不敢启口探伺。大颠领·众弟子来到山前小溪畔,用锡杖在地上划出了一个圆圈,即命几个弟子在圈内挖——个大窟窿,然后站在窟窿旁,指着刚挖好的土坑说:“这土坑叫拔木坞,为师从闽南所化的建寺木材,已全部运到这里。你们要听从为师指点,齐心协力,将全部杉木从坞内拔上来,但千万不要多嘴!”
    众弟子将信将疑,大颠话音刚落,拔木坞便徐徐冒出杉木的一端。众弟子都惊喜地喊道:“阿弥陀佛;佛法无边!”
    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动冒出鸪面的杉木,拉的拉,抬的抬。顷刻之间,山坡上已堆起一座木材的小山。
     此时,大颠早先聘定的木匠,闻讯匆匆赶到现场。他眼见僧众汗流浃背,忙着拔木搬杉,心情十分激动;又见巨木已堆积成山,便一边急急忙忙地量着材积,一边惊喜地高喊;“太多了,太多了!够了!……”
    焉知木匠的话音刚蒋,三根径满三尺的巨木,刚冒出坞面数尺便停住了。木匠和众僧费了九牛二虎主力,谁都无法把它拔出来。大家面面相觑,无能为力,而师父早已飘然步入草庵去了。后来,在大规模的施工过程中,木匠比比划划,总挑选不到恰当的杉木可作大殿主梁。可是,拔木坞中那三根列成品字形的巨大杉木,却好像生了根一样……
    三、袖影化田
    洪长者自从布施幽岭创建灵山禅院以后,耳闻目睹禅院香火日盛,对大颠更为信服,认为礼佛必能造福子孙,便决心要再捐一份田产给灵山。
    一天,洪长者亲率家眷登上灵山寺礼佛贡僧。大颠和尚闻报即引领全寺众僧出山门迎接,将他们延请到客堂中待茶。寒暄已毕,洪圭便将心事告诉大颠道:“老朽赋闲居家,每闻禅师高风,心生诚敬。为示心迹,愿再献田产,权作佛前灯油之资,未知宝刹需田‘地多少?”
    “阿弥陀佛。,广种福田,积德消灾,福荫儿孙,然而拂法无边,施主田园有畔’,未知贵府田地四至疆界如何?”
    洪长者道:“舍下田地广袤,阡陌连云,百顷无间;春种秋实,还算丰足!”
    “善哉善哉,未知施主乐施多少?”
    洪圭起身作揖,慷慨答道:“愿髓禅师化度!”
    大颠也起身答礼,郑重地说:“田地为天下物,也即日下物,就以贫僧明晨日下展一袖影为度,来知施主尊意如何?”
    洪长者自忖大颠以袖影化度。实非奢求,便应允了……
    翌晨,天刚微明,灵山僧众修完早课,打开山门,只见朝霞已将东方天空染成绯红。这时,大颠禅师头戴五佛禅帽,身披千佛绛红袈娑,手拄乌藤禅杖,足着橙黄僧鞋,步出山门,迎着朝霞,矫健地踏上灵山寺后主峰——草勾尖。
    此刻,浴日出海,万道金光向着灵山方向飞射而来。当日光刚飞越草勾尖峰之际,大颠舒开广袖,袖影覆盖处,红光铺天盖地而下,从峰尖对准灵山寺一直伸向远方。随着袖影的推移,影区边缘自动浮现一道用界;影区之内,也被袈娑衲缝分隔成整齐的丘间,其状如袈娑。
    众人亲睹眼前奇观,皆大为惊异。洪施主更为心悦诚服。欣然对大颠说:“天下田,日下物,也即禅师袖里物,老朽便将其布施入寺,真真正正在佛前为子孙种下福田!”
    洪施主回到府中,即命仆役前往丈量“袖影之区”的面积,结果竟然超过1000亩。四、刺史留衣
    传说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地处边陲的潮州任刺史。在到达州治那天,下属官吏、全城百姓载歌载舞,夹道欢迎。
    韩愈骑着高头骏马,面对簇拥的人群,心情十分激动。这时,一个容貌奇丑的和尚,口露两颗长牙,夹于人群之中,韩愈一眼瞥见,低声地告诉跟随的官员:“这人一定是个恶僧!”随员理解这位新上司反佛及僧的心情,不禁呵呵大笑。
    次日,韩愈刚升堂办理州务,跟班便呈上一小包东西,禀道:“启禀大人,这东西是昨天那个丑和尚送来的!”愈打开一看;不由吓子一跳,里面包的,竟是两颗带着血迹的大长牙。他急命跟班传那个和尚进来询问,可是那个和尚已飘然无踪了。州吏告诉韩愈说:“禀大人,这个和尚经常在城内的寺院往来,据说是个善良的云游僧!”韩愈闻言,内心深感不安,负疚地对大家说:“我单凭相貌轻率地给一个人下结论,枉屈了好人,这个教训大家都要记住啊!”他当堂挥笔写了“叩齿庵”三个大字,命人送到那和尚常来居住的寺院,以示歉意。于是,僧人便易其寺名为“叩齿庵”。
    原来,这和尚就是有名的法师大颠和尚,韩愈也早闻其名。即修书一封,写上“久闻道德,切思见颜”云云。焉知派去的人,却捎回一个“空”字。大颠果然不愿应邀前来。
    韩愈忖度大颠必定误解他的好意,便另修一书,更恳切地陈叙邀见之意。可是大颠对来使避而不见,而且命门徒惠匀佯称:“师父云游未归。”
    韩愈又一次修书,邀请大颠。
    大颠禅师接受了韩刺史郑重三请的盛意,渡海到潮州府衙会见韩愈。
    他们这次会面,对各自崇仰的学说展开子热烈的争论。谈经论道,好几天之后,才送大颠返回灵山寺。
    不久,韩愈来到灵山寺,拜访大颠禅师。
    大颠禅师用佛门的礼节款待韩刺史一行,当晚把他们留在寺内安歇。大颠命门徒三平烹茶招待客人。韩愈诚恳地请教大颠和尚:“下官公务繁忙,无暇观阅佛经,为了广增见闻,禅师何妨将你事佛的要领告诉我!”
    大颠和尚对佛教禅宗的修炼已登堂入室。他为了显示禅宗的奥妙,便“入定”良久而不答,反而问韩愈:“你懂得其中的奥秘了吗?”韩愈莫名其妙,沉吟不语。其门徒三平见状,故意敲禅床三下。
    大颠严肃地说:“你敲床做什么?”三平急忙跪下叩道:“师父之意,乃告韩公‘先以定动,后以智拔’!”意思是,先以定力平息杂虑,然后依佛理进行修炼,以期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
    韩愈闻言,若有所悟地说:“和尚门风高峻,下官领会令高徒的启示,明白了你们佛法的要诀了广
    大颠禅师合十口称:“诃弥陀佛!”
    他们谈经论道,切磋砥砺,无拘无束,感情愈来愈亲密。
    此后,韩愈与大颠又互相访候,友情与日俱增。
    元和十四年十月,韩愈忽然接到皇帝的圣旨,命他闻旨即走马移任袁州刺史。时间十分急。促,转眼就要离开潮州了’。他十分珍惜和大颠和尚结下的情谊,便特意再登灵山寺,亲自向大颠道别。
    凉风飒飒,马儿嘶鸣,两人互致珍重,别情依依。韩愈感慨地脱下身上的二袭官服锦袍,郑重地奉赠大颠棒师作为留念,以寓“依依惜别”之情。
    韩愈离开灵山寺,离开潮州城,奉旨到袁州赴任去了。
    大颠特在该地建一精致亭子,把他们交往的事迹,勒石立于亭内,取名“留衣亭”。

你是本文的第2148位读者
来 源: 《潮汕名人轶事》
作 者: 胡华、王岩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