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宗祠激荡起革命风云1.jpg

乡村小宗祠激荡起革命风云2.jpg

忆峥嵘岁月,传红色精神。走进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红色印记不时映入眼帘。该镇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南山革命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的所在地,东江地区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之一,东江特委及其军委机关曾两次驻留于此。著名的革命家彭湃、徐向前、邓发、李富春、古大存、方方等先后在红场点燃革命烽火,创建革命根据地。1930年,在这里召开了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推动了周边地区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近日,记者慕名前往实地采访。

★现场探寻 “余氏祖祠”照原貌重建

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来到山清水秀的红场镇大溪坝村,路旁林木郁郁葱葱,小溪流水潺潺。据潮南区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介绍,大溪坝村创村于清顺治年间,因村前为大溪冲积的沙坝而得名。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便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很好。

在红场公园内,有一处非常重要的红色旧址,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曾在这里召开。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来到位于半山腰的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余氏祖祠”。这座祠堂坐西南向东北,全祠有一厅一拜亭四房一天井。祠堂大门上有“余氏祖祠”四个大字,墙上挂着“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牌匾。建筑面积约155.4平方米,砖石泥木结构。据介绍,1932年,这里被国民党张瑞贵部队烧毁,1950年依照原貌重建。祠内墙上挂着不少图片资料,陈述着那段历史。

近年来,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中,大溪坝村着重深入挖掘好保护好红色历史遗迹,对革命遗址进行保护、修复和还原,收集整理革命斗争史料和经典红色故事,将该村建设成“红色基因传承基地”,打造成红场镇红色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如今,偏远僻静的革命老区村,因为“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实施,使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推动着昔日穷村阔步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红色足迹 70多人参加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

1930年10月底至11月初,中共中央代表邓发和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富春等在此主持召开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参加会议的有东江各县代表70多人,方方担任大会秘书长。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中央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决议,联系东江实际,批评前段“左”倾冒险强攻城镇,造成损兵折将的错误;并确定了今后的战略发展方向,要在“三不管”的边界地区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加强政权建设,深入进行土地革命,扩大武装力量,发展游击战争,扩大苏区,以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把闽粤赣三省边界根据地连成一片与苏区相连接的战略意图。

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闽粤赣边苏区特别委员会,选举邓发为特委书记。同时将东江特委改组为西南(辖潮阳、普宁、惠来、揭阳、海丰、陆丰、紫金等县)、西北(辖兴梅等7县)两分委,分别由颜汉章、刘琴西担任书记。还组建了潮普惠等7个边界县委和一个边界县工委。

这次会议对潮普惠地区的革命斗争具有重大意义。使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大南山苏区的巩固发展、红军和地方武装的壮大、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根据地的领导力量得到加强,1930年底,潮普惠县委在此召开潮普惠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中共潮普惠县委员会和潮普惠苏维埃政府。从此苏区开始了长达5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