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治前紫峰山桃花源里梦华阳 最新 图1张
    癸巳葭月,笔者在汕头大学参加该校举办的一个学术会议,奕波贤弟从揭阳专程携其编著的《华阳观》样书,赴汕大学术楼面邀吾为其书作序,其情之盛,同乡之谊,实在难却;乡土之史,更是多年治史者职责之所在。
    有治潮汕文化的学者认为,潮汕文化的最大特色,还不是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优秀成果,而是孕育和创造这些成果的广大潮人所独具的文化心态,即他们的道德情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所构筑的气质和风度。
    潮人的宗教信仰,是研究潮人文化心态不可或缺的。潮汕道观及潮人道教信众,均系潮人宗教信仰研究的缺环。奕波贤弟从名邑、名山上的名道观入手进行研究,可谓选题精当也。
    研究一处宗教胜地,从其地理位置着眼,研究其历史、建筑、神祇、胜景、宗教活动、民间传说、名人吟札,全景度地鸟瞰其风貌,无疑是有裨益的。清·雍正陈树芝纂修《揭阳县志》云:
    紫峰山在县南二十里,官溪都镇山也。西南界普宁黄坑都竹浦、广蔡等山,周迥数十里。自西来为浮丘山,彭知府墓在焉,为石头山、为双梧山、为汤前山,山有岩,有“明宗岩”三大字刻于石。自西南来为北山,徐知府墓在焉。路通汤前,三峰秀拔,当邑治前,昔人避乱于此,遗灶犹存。
    《华阳观》一书在“华阳之梦”、“华阳八景”、“文化活动”、“诗文咏诵”、“民间传说”等章节中着墨犹浓,文字引人入胜,捧之欲读。笔者在拜读《华阳观》之后,有一个体会:治地方史,重在积累,集腋成裘,文人应相助、相重,正如本书的作者一样,广泛搜集,日积月累,把众多文友的文章编织起来,成章成编,逐一冠名,以补已之不足,也不掠人之美,这不仅是一种优良文风,也是一种研究和提升。
    治史贵在求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实事求是。太史公“不虚美,不隐恶,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荣辱定是非”的求真精神,历来为史家所乐道。作者在《华阳观》一书中,善于利用道观周边的碑文和出土的石刻资料,着力加以考证,是本书的一大亮点。《高湖岩与赵镇尧》一文中记述了三块碑刻:
    ■黄致政祖粮山
    罗浮山赵镇尧出龙银伍佰大元创建灵华寺、重化岩、朝阳洞、雨花庵
    仁善堂众等
    光绪壬寅年董事     仝公启。
    蛟湖乡祖山
    ■开山主 镇尧赵公位 国珠黄公位 华欣黄公位 华杰黄公位 诗隆林公位 祥海杨公位 德绵黄公位
    另外,奕波到揭东县广安寺采访,又发现相关碑文一刻:
    马纯清先生捐柒兑银二百五十元成全广安桥
    赵镇尧先生捐柒兑银二百五十元助建广安堂
    中华民国四年乙卯阳月广安堂众董理等仝监
    有关 “开山主”赵镇尧的史迹,笔者在阅读清光绪二十八年创刊的汕头《岭东日报》时,又见刊于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十八日第三版《何处桃源》短文,现转录于下:
    揭邑官湖乡有山原焉,计纵横六七里,遍种桃花,人称为“小桃源”。每岁游春士女,多向仙桥渡问津,登山望远,临流挹芳,信可乐也。前二年,省垣赵君某有素抱,然不得志,于时恣意徜徉来游斯地,见山石颇奇,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竅穴玲珑,不可名状,其下复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深欲赏之,乃与乡人集赀,于山半辟地数弓,为建宇以点缀之。其所建曰“重化岩”,曰“雨花庵”,曰“灵云寺”。因山为屋,颇得幽趣,洞壑石室,布置天然,真奇境也,赵君将隐于兹焉。业于客岁竣工,近日桃花盛开,游者颇众,咸谓真“桃花源”。然时至今日,海水横飞,加以凿险缒幽,无乎不至,虽南北冰洋,不能绝人足跡,于桃花源何有焉,恐此涧门关不住也,未审识时君子以为何如?
    以上资料,为我们证实了以下史实:高湖乡,碑刻上称“蛟湖”,方志称“官湖”;灵华寺、重化岩、朝阳洞、雨花庵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寺牵头单位为仁善堂、蛟湖乡。该乡还提供祖粮山作为建寺庵之用;建寺庵捐资最多者为赵镇尧,贡献较大者还有黄国珠、黄华欣、黄华杰、林诗隆、杨祥海、黄德绵等。赵镇尧系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由“省垣”“罗浮山”而来,他“有素抱,然不得志”。“于时恣意徜徉来游斯地”,“深欲赏之”,“乃与乡人集赀”,“建庙以点缀之”,并“隐于兹”至终于命。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奉为“开山主”,刻碑供奉纪念。
    “何处桃源?”桃源山在桃源县南十里,西北沅水曲流,南有漳山,东带沙罗溪,周三十有二里,桃花源是也。晋陶潜曾作《桃花源记》,谓有渔人误入桃花源,遇秦时避乱者之后生聚于其地,出而复往,迷失其处。后人相传谓陶潜所记之遗跡,即桃花山下之桃花洞。说来亦巧,紫峰山古时也曾遍植桃树,“三峰秀拔,当邑治前,昔人避乱于此,遗灶犹存。”紫峰山与桃花源景致犹似,故有“小桃源”之称。
    时至今日,紫峰山华阳观仍遍植桃花。奕波贤弟还在书中把“桃林飘香”列为“华阳八景”之一:“华阳观依山而建,山地资源丰富,沿山栽种的一片片桃花树,成了华阳观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紫峰山“小桃源”之文脉至今仍在延续。笔者拙见,可考虑把清光绪《岭东日报》刊登的《何处桃源》一文刻于石,并仿清代做法,在紫峰山遍植桃树,把紫峰山风景区正式命名为“小桃花源”。我相信,与具有传奇色彩的仙桥渡上的仙桥遥遥相望的紫峰山,将成为揭阳市中心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揭阳治前紫峰山,
    桃花源里梦华阳。

你是本文的第81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1、19
作 者: 陈汉初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