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淡浮院,已近黄昏。车子在蜿蜒的林中小路七弯八拐穿行了许久,其实不过十分钟,是心急了。原来在大公路上看似近在眼前的淡浮院,却藏在深闺中。 远远地便闻得悠扬古韵,轻快、明朗,引人入佳境。近山麓,砚峰书院横在眼前,白墙粉壁,灰黑顶,衬得门口红条幅上标注的“潮汕民居摄影展”格外醒眼,这有别于中国式红墙琉璃瓦、金碧辉煌庙宇的素雅,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尽管知道这旁设的入口仅是景观的附设,类似商业街的瓷器店、画廊,充盈着的是一种古朴典雅的情调,只是耽着里头的风光,怕吃闭门羹,浏览的眼光显得有些急就。守票的大叔笑了,“观光怎能急赶呢?不早些来。”他哪里知道我们迷路兜掉的那些时光。 在这样一个春花浪漫的午后,踏进这方“水墨淡浮”,眼前并没有想象中的姹紫嫣红,也没有人来人往的热闹,黄昏的淡浮院,一个“淡”字恰到好处地给他下了定义。脚步轻轻的迈进“东粤菁华”门坊,我没有出世者的清心寡欲,然而此况却怀着朝圣般的虔诚,轻轻地抚摸一下那头来自韩江之滨的(金字旁加生)牛,并深信它见证了一段历史,千年古邑的文化底蕴便印在它的身上。(金字旁加生)牛两侧的石缸里有莲,莲正酣睡着,蓄势待发,以处子之耐心等待着夏日化作人们消暑的庇荫。 长长的廊庑书林就在两侧,翰墨飘香固然引人入胜,但此况,我更想读一部自然的书。遂由心情引领,“远望观云,登高视野”这是挂于淡浮院门外的对联,这样的境界很自然便让我想起了另一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禁不住转身回眸,春日的暮霭已蒙上山头,空朦一片,大山驮着低垂的天穹,只有林鸟清脆的叫声,仿佛牛背上的牧童吹奏出来的笛音,和着大殿中袅袅梵音,虚实相生,似有若无。 从淡浮院右侧旁门穿过,别有洞天的后方有一口八角井,锦鲤鱼在井中自在游弋,照壁上的青石龙头正源源不断地向昂首张口的石鲤鱼施予滴水恩,好滋润的后方。抬着望,爬壁藤缠满的蕃墙,高高的挡住了视野,使人滋生出神秘之念,再上楼层。后面却是一座交泰殿,顾名思义,自然要让人想到了淡浮院的缘起了。去过泰国的人都知道,在泰国也有一座淡浮院,乃潮籍华人郭丰源先生所建,潮州淡浮院不难理解为郭老思乡的凭寄,当然,也是中泰交谊的象征,交泰殿中展出的文物,既有泰国佛像,还有中国文化部赠送的《清代历朝皇帝宝玺印谱》、秦王兵马俑仿制品等等,就连内设小卖部所售的纪念品,也是中泰两国地方文化兼而有之。友人买下一条鱼,其寓意竟要考究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对鱼的诠释,简单的事物,往往寄寓着深刻的道理或潜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些讯息,竟是从来自兼融着泰国文化符号的小玩意中得到,可见中国古文化对泰国文化的穿透。 思源亭是必看的,尽管它相对于前面的宽大庙宇显得在点单薄,茔茔孑立于山巅。亭是圆型的,亭眉写的竟都是泰文,长而宽的石阶尽管洁净,但也寂然,只有铁树兀自开着淡淡的黄色,一切都是淡淡的,正如郭老先生所倡导的“淡泊名利,浮生若水”。我再次回望,看到的却前面交泰殿璃飞瓦,铺泻而下,凸现一种异国风情。而这一路走来的基调,始终都离不开那个“淡”字,我甚至奇怪,这个季节到处红红火火怒放的英雄树,在淡浮院里怎么竟一株也看不到呢,取而代之的是如锦的绿茶坪,热带椰树,惟一写春意的是知鱼桥边砚池上桀然盛放的三角梅,是的,一切大红大紫的浓烈都与这里无关,淡至极处返归真。 踏出山门,我再次回望这融汇了中国儒、释、道精髓的水墨淡浮,心中没有半丝阴霾。不禁吸了一口空气,春天的气息好清新。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