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名贤在潮阳芳踪 最新 图1张

    潮阳是粤东的一座古县,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灿烂多姿的地域文化。名人遗踪,是地域文化中一朵五彩缤纷的奇葩。
    在古代,潮阳虽属南疆僻壤,但和潮阳联系在一起的名人却为数不少,韩愈、文天祥、丘逢甲、贺龙、蔡楚生、郭任远……如果把名贤在潮阳遗踪的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那将是一个大时代风云际会的历史长篇。
    一千六百多载的春风秋雨,沧海桑田,人间百变。然而当我们游览名贤遗踪时,睹物思人,仍然在对先贤深深怀念的同时,引来了无限遐思。
    海门莲花峰有南宋丞相文天祥在海滨沙滩挖掘的“宋井”。史料记载,公元1278年,文丞相率兵抗元,曾在海门屯兵,其时,滨海村庄淡水奇缺,文天祥遂发动将士挖井汲水,既供将士饮用,又为群众济缺水的燃眉之急。奇趣的是,当年挖掘的水井多数咸苦,水源不足,而在莲花峰下海滩沙地上挖掘的一口井,其水淡而清甘,终年不竭,井多次被涨潮海水淹没,但海水退潮之后,井水仍淡而甘,延续至今,仍然如此,被地质学家列为“科学趣题”。
    海滩小井,为何如此引人注目?我的目光在这个水波不兴、清照人影的古井上久久凝定,思绪回到了800多年前的烽烟战火时代,映照在眼帘里的,是一个坚强刚毅,临危受命、匡扶宋室的文天祥。如今,文天祥昔年的壮志已成了过眼云烟,金戈铁马已被历史尘封千年,但文天祥当年挖掘的古井水清如故,仍在供当地民众饮用,造福后人,难怪许多人说:“文公莅潮,乃潮人之福。”而我却想起文天祥在狱中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的,为国家、为人民而牺牲的人,应该永远名垂青史。
    潮阳第一中学清末称东山书院,爱国诗人丘逢甲的遗踪近百年来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文人墨客。当年,丘逢甲居住的“山长室”只存遗址,人们只能凭史料记载和丘逢甲诗文去想象当年的情景:白墙红瓦的小屋颇显江南民居特色,虽不气派,却尽显雅致。丘逢甲在这小室,夜晚伏案备课写作,室外霜月照窗,松涛如吼,室内饥鼠吱吱在梁上奔窜。也就是在这间山长室,丘逢甲拟订了新的教育方案,使东山书院在当时成为粤东名校,他还写出了100多首悲愤交集、忧国忧民的诗章。如今,故址已成了新楼,学校前后丘逢甲和师生们手植的柏树,枝繁叶茂,随风摇曳,似乎在欢迎客人的到来。
    离开丘逢甲遗址,我们坐在树荫下的绿地上小憩,正是夏日的午后,阳光被满山绿色滤净,游人不多,蝉鸣山更静,此时一阵山风拂面,松柏萧萧而动,更让人沉入无限遐思之中。满山的苍松翠柏,满目的繁花似锦,掩映着一位先贤一颗搏击时代风云的心。热风吹拂的阳光下,依旧可听到丘逢甲救国壮志难酬的仰天长啸,松涛的怒吼就是诗人的呼声。
    丘逢甲,先是诗文报国,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台湾落入日寇魔掌,投笔从戎,铁骨铮铮,组织义军,与魔鬼厮杀,终因清廷不援而失败,满怀激愤东渡海峡回到祖家,复以教育和诗文报国。如今,人们仍熟记丘逢甲在东山书院写的名诗佳句:“挑灯自写纫兰句,一卷离骚当国风。”
    丘逢甲的爱国情怀,将像东山青松翠柏,常绿于人们心间。
    从东山驱车西行,约20公里,来到铜盂镇集星村。这座背倚北山,南临练江的村子,有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先生的故居。故居是一幢潮汕传统的“四点金”老式房子,与周围民居并无二致,蔡楚生少年时期曾一度在这里度过,尔后也数次来过祖家。
    但上世纪70年代,笔者参观蔡老故居,只见空房子里,贝灰剥落,墙壁斑斑驳驳,尘土遍地,一阵风过,纸屑杂物从窗飘来,在屋子里旋转,这样的景象,让我感到凄怆,感到岁月的无情,感到历史的沧桑变迁,在那十年动乱的时期,蔡楚生是作为“反动艺术权威”被打倒的,然而,这幢看上去空洞衰败的老房子,承载着昔年的繁华,隐藏着名人的故事,却不知会走向何种面目的未来。繁华似已枯萎,还会重现风华绝代的昔日风貌吗?
    40年后,当我再次参观蔡楚生故居时,车子从熙熙攘攘的集镇来到朴素安静的集星村,也许是因为一幢幢低矮的传统民居阻挡滚滚红尘的缘故,我们一下车立即就感到宁静与惬意,进得蔡楚生故居,房屋已修旧如旧修茸一新,蔡老伉俪睡过的木床,用过的桌椅如前一样在房里摆设,墙上挂着蔡老编导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南海潮》剧照,院子里有鲜花盆景。故居现辟为“蔡楚生纪念馆”,透过对蔡楚生生平的介绍,可还原与蔡楚生故居同在的精神追求。过去,集星村饱尝水涝旱患的痛苦,艺术欣赏在村民的心目中可有可无,上世纪80年代以后,县城竖立了蔡楚生铜像,中央和各级领导题了词,上级帮助修葺了蔡楚生故居,宣传了蔡老业绩,人们也为村里出了蔡楚生而自豪。在集星村蔡老故居,人们围观着各种各样的图片照片,老人谈论蔡老少年时代的故事,年轻人却谈论未来,这样的气氛,恍若梦境,让人情不自禁地回溯过去的岁月,遥想曾经在这里出现过的趣事,互相交流当下生活,正在发生着的喜怒哀乐,充满对幸福的憧憬和向往。
    名人已去,遗踪仍在。曾经在潮阳生活或工作过的先贤,已经成为历史人物,但那些留下了他们的脚印、记录了他们音容声息的老房子、老井和遗址,却仍安然留在原地,一如当初模样,让人感叹岁月竟在不经意间流得如此迅疾。
    瞻仰先贤遗踪,弘扬先贤美德,是新时代的一个欢乐音符。

你是本文的第63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5、9、11
作 者: 郭亨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