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古墓藏身潮阳棉城闹市中——墓身八块罕见“库钱石”历经风雨700年依然完好 最新 图1张

    “罗带风吹居福地,练江水动滚蛟龙。”在潮阳区棉城新华大道上,一处元代古墓静立在此已近700年。前不久,这处萧德俊夫妇墓与其他区县6处古墓葬被核定公布为我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保留了元代形制结构及艺术特色,墓身八块“库钱石”结构更是极其独特,在粤东地区古墓葬中极为罕见,具有研究价值。近日,记者专程前往潮阳,探访了这处藏身闹市区的元代古墓,了解古墓和墓主人的传奇故事。
    双向6车道的新华大道车来车往,改造通车以来,成为潮阳城区连接海门港和濠江区及深汕高速公路的主要交通干道。位于城南街道赤硝山三角埠“风吹罗带”的萧德俊夫妇古墓恰好就在新华大道旁。墓身坐东北向西南,墓原碑为三碑夹、三进阶式、两摆尾,有管柱联3对。碑高1.98米、宽2.11米,碑文中间为“祖墓:考晦斋萧公、妣浦东吴氏”;右边刻着“元至正十九年十二月立;左边刻着“一九八四年修”。墓前供桌长2.41米,宽1.02米、高0.85米。墓身立了8块库钱石,每块高1.67米,肩宽0.74米,厚0.21米。记者看到,这些库钱石外形与古代钱币十分相似。据相关资料显示,最接近库钱石外形的古代钱币是西汉末年的“大布黄千”和“第布八百”,最大的差别是,古钱币上方是圆形孔,而库钱石上方是方形孔。
    “以前墓地以南是海港,有传说这里是“径门”,常有大风刮来蛾子,”潮阳萧氏四序堂文物保护管理处副秘书长萧志远介绍说,此处地形呈古代旗帜形状,墓地所在的位置正是旗子上方的“风吹罗带”,后来建了这个墓,墓上立了8块库钱石布阵后,库钱石上方的石孔就形成了聚风口。将近700年过去了,当时祖先立下这些库钱石的本意已无从考证,萧志远认为,从如今辩证的角度来看——唯物的说法是,此处当年临海口,库钱石的石孔能起到加强风力,改变风向,增强转速,防止该地水土流失,使内陆草木茂盛;从唯心角度来看,在祖先的墓身上立下库钱石,寄托后代子孙发达,勿忘回报家乡的美好愿望。
    1984年,棉城萧氏廿二——卅一世十代裔孙组织对其先祖萧德俊夫妇墓进行修缮,配置了墓灯。2000年4月18日,该古墓被潮阳文物管理文员会公布为第四批镇级文物单位,并由城南街道、潮阳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潮阳文化局和潮阳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界定保护范围。为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萧德俊墓,发挥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作用,萧德俊墓申报并被核定公布为我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你是本文的第89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4、11、24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