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闻名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澄海虎丘山不仅风景秀丽,连传说也动人。相传,远古时候,这里卧着一只彩凤,背负雏虎,它们“为了拯救地震和海啸中遇难的百姓,甘愿以身扑火挡潮,化作山丘,长留人间。”其中,彩凤的头化作尖缨山,身子和凤尾则化作林木森蔚的虎丘山;背上的雏虎则化作山脊上奇石屹立的摩崖石刻中心区。春天里的一个早晨,我和朋友们一起登上了虎丘山。
走在蜿蜒于松林之间的山道上,看到零星分布的白色小野花开放了,幽幽暗香,忽浓忽淡;发黄的松枝松叶,散落在山道上、石缝中,又松又软。偶尔有老鹰低空掠过,“啪”的一声,掉下几片树叶,再也听不到其它小鸟的叫声了,它们或许是被山的虎气吓飞了吧,“虎啸慑对狐”,更何况是小鸟呢?山道在寂静中向上蜿蜒,走在上面,不禁想起“青城天下幽”。很可惜这样的名句,早已被接踵摩肩、喧哗连天的旅游者踩踏得名不副实,难得的是虎丘山依然清幽,并且寂静到了一种化境,你会说它过于清高,还是谦虚沉默呢? 爬上一道坡,眼前的巨石开始多了起来,或大或小的摩崖石刻纷纷映入眼帘,其中“达洞”二字提醒我们:虎丘洞不远了,赶快找路吧!左边的路长,但安全好走,右边的路短,却又窄又险。为了得到走近虎口的紧张心跳,还是选择走右路。背靠着石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移,眼下的树冠比路还要低,原来它们都是生长在落差十几米的峭壁下,若不留神,险象环生。绕过一个石角,虎丘洞到了!洞口的石壁上一个硕大的“虎”字,涂着血红色,犹如张着血盆大口的怒虎,咆哮生威,虎气十足。虎洞由几块巨石垒叠而成,状如朝天呼啸的虎口慑人心魄。看似摇摇欲坠的巨石,经历地震台风依然牢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见一斑。洞里没有黑森森的惊恐,反而洞壁干净,石刻颇多。正想进洞,洞口却有巨石阻碍,石上有陶行知的名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鞭策着我们的脚步。你可以沿着石上的两个仙脚印,扶着石壁进入洞内。一进洞,便感受到一种不见风的凉爽,一股股凉空气,穿过大大小小的石缝和缺口,拐弯抹角渗透进来,让人心身舒畅,疲劳顿消。真是一方“爽尽藏”和清凉洞府。难怪是“得常自在”的“清怀”之所,“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的“三十七洞天”,洞口的“怒虎”俨然是这方“洞天福地”的门卫。震撼过后,我终于见到了它的可爱之处。洞内左下方,有一缺口,爬下去,里面又有一重天。每当大风袭来,穿过此缺口,在洞里发出呼呼声响,如虎啸凤鸣,被誉为“石虎长啸虎丘山”。 虎丘洞上方的“仙人卧榻”值得留步,在仙床上或坐或卧,感受悠悠山风,满眼翠绿,和煦阳光,令人心旷神怡。俯看山下的程洋冈村,安静和实在,偶尔几声汽笛声划破空气的宁静。村中央的一整片老瓦房和周围新建的小洋楼浑然一体,许许多多的古榕星罗棋布,一口口鱼塘夹杂其中,碧玉色的水面凝固般平静,“印池”倒影,古榕丰姿倒映无遗,古董瓷盘风景画般的景致让人叹为观止。广阔的田野在村边席地铺开,迂回的韩江支流静静流淌,如此的和谐让人畅意适怀。 “凤岭之下,宋为港湾,潮郡之襟喉”,当年潮汕外出船只多泊于此,艨艟舶艚帆樯云集,形成四通八达的凤岭港,成为“粤东襟喉,潮州门户”(饶宗颐题字),这是潮汕最古老的港口。山上的一首《古港吟》正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古港由来久,夷商集海隅。陶瓷输异域,唐宋结窑炉。”北宋兴建的永兴街,货栈成行,交易繁忙,至今仍铺户林立,供贷充足,人来人往,是潮汕地区存在时间较长的乡村市场。海陆变迁,沧海桑田,凤岭古港的使命早已结束。如今,宋营旧寨临江寨依然完好,充满生机,唐朝古庙凤岭宫已经塌荒,残墙断壁。唐宋至今逾千年,只在弹指一挥间。 古港淤积,但名声远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少仁人志士纷至沓来,虎丘山成了鸿儒云集,智能充盈的圣地。陆秀夫、海瑞、杨任斯、康有为、蔡元培等古今远近名人纷纷留下墨宝,使风物理念化,山水人文化。其中不少诸如“凤鸣歧岗”、“虎卧凤阙”、“云龙风虎”、“龙腾云起,虎啸风生”等等异曲同工之中,带有一种深切的认同。他们是以此自比,还是赞美人杰地灵的海滨邹鲁,藏龙卧虎的潮汕先民呢?我想应是后者吧。丛丛簇簇的绿叶掩映中,“振衣千仞”、“第一山”、“一帆悬而四海通”、“片羽”、“云为诗留”、“天道酬勤”……让人目不暇接,形成文人们跨越时空的聚会,客人们的回赠使得东道主虎丘山,不仅的传说,美景,还有诗词文章,足够让人凝神良久。穿梭其间,犹如进入时空隧道,一会去到宋朝,拐个弯走到明晴……走着古人走过的路,端详着他们留下的墨宝,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们的心跳和呼吸,感受到他们彼时彼刻的文思泉涌,领略到扑面而来的智慧灵光。绕过一道坡,李习楷先生“景奇招远客,虎啸慑对狐”的现代石刻,把我从凝思带回到现实,与古人的“相逢”显得真实而渺远。忽然觉得脚下的巨石有点蹊跷,拨开上面的枯枝败叶一看,崎岖不平全是文字,由于没有上色,只能一笔一划地边看边讨论,终于看出“气壮虎丘,清怀凤岭”、“深山无大暑,南国有长春”等长短不一的词句。几乎每次登山,都有新的收获。可以说,虎丘之行,既是攀登之行,也是探讨之行,发现之行和学习之行。 山因港出名,山为港留名。有了凤岭港,才有虎丘山上的名人墨宝,有了虎丘山,才有凤岭港永不埋没的天然丰碑。如果说没有文人不要紧,凤岭虎丘依然秀丽,但却少了古风蕴藉、文气横溢的韵味和深厚的人文意义。正是有了难得的天时地利人和,才成就了完全出乎我们意料的文化和名胜的对应。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