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红头船故乡的樟林古港遗址位于澄海市东里樟林。
    古港遗址东起新兴街,西墩脚,南起叶厝园,北至天后宫,  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据樟林天后宫碑记、樟林扩埠碑记,风伯庙碑记等记载:樟林古港于明天启三年(1523年)创建商埠,清雍正七年  (1729年)设立巡检司,乾隆、嘉庆年间达到港口全盛期,其时港口规模已建成“八街六社”,停泊大商船112艘。港口航线北通福建、台湾、杭州、宁波、上海、山东、天津、日本,南达广州、雷州、琼州以至越南、暹罗、马来西亚、婆罗洲、印尼等。不少先民也从这里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各国侨居和通商贸易,是公元1860年汕头开埠前粤东第一大港,史称樟林港是“粤东通洋总汇。”
    古港遗址现保留有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妈祖宫’,(天后宫)并有“藏资楼”、“永定楼”、“货栈街(新兴街)”、  ”观海楼“、“风伯庙”、“关部税口”、“巡检司旧址”、行铺、栈房等遗迹和一批石刻碑记,其中“天后宫”保存的碑记就有22方。1990年又新建一座古港亭,吴南生题“樟林古港’’碑匾,著名作家秦牧撰写碑记,碑文如下:
    这里矗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碑亭,纪录着人间的风云和历史的沧桑。樟林现在是一个内陆乡镇,然而历史上,它曾经是粤东第一大港。早在汕头开埠之前,清代康熙年间,  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群众海外移民的需要,澄海的这一滨海村寨,渐渐发展为一个海运港口。那时它帆樯云集,货本成行。红头船,即—种船头漆成红色,单桅或双桅,木材结构的大型帆船,从这里装载旅客和货物,乘风破浪,扬帆远征,北上直达上海、天津、青岛等地,南下出航暹罗、交趾、新加坡诸邦。樟林作为一个繁盛的港门,历时长达一个世纪以上,那时,它曾被喻为“通洋总汇之地““河海交会之墟”。水手和旅人,本着他们的宗教观念,向之祈福禳祸的风伯庙,天后宫等庙宇,就是那个时期在这里陆续建成的。红头船的古老遗骸和沉重铁链,解放后曾经被陆续发现,也是这段历史的一个佐记。岁月迁嬗,时移势易,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汕头开埠,蒸气轮船来往频繁之后,樟林古港才结束了它作为海运枢纽的地位。潮汕地区最早出现的华侨之乡,就在这片土地之上。建立这座碑亭,可以让人们重温自己的乡史;让南洋各国的华裔旅客,凭吊遗迹,缅念自己当年飘洋过海,艰苦奋斗的先人。世事尽管沧桑多变,但是因果关系,历历可辨。建立这座碑亭,也让人们有所领会,进而虚心尊重客观法则,勇于面对现实,开拓未来。一九八六年六月,广州。
    1971至1972年,在古港遗址的南洲和洲河床沙滩,先后出土二艘双桅红头船,其中一艘长达39米,并出土有“广东潮州府领双桅壹佰肆拾伍号蔡万利商船’’字样的船板。近年又陆续出土古船残骸、船桅、碑记、大锚鲸骨化石等,其中最大的铜锚有一吨多重。
    该遗址对研究潮汕华侨史,海运交通史,天妃信仰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遗址保护区已先后建成碑亭,古港纪念馆。1984年公布为澄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你是本文的第1390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旅游》
作 者: 黄伟雄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