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葬死者的礼俗,起源于“灵魂说”。关于“灵魂不死”,恩格斯说过:“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因为人们对于一些生理上出现的诸如梦幻的不理解,所以以为人死了之后灵魂会变成鬼。当人活在世上时,魂魄附身支配着人一生的活动,但是不对别人构成威胁或起庇护作用。然而,一旦人死亡,灵魂所变的鬼却具有非凡的能力和作用,可以对亲戚、朋友或者其他人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人们为了祈求鬼魂,避灾求福,对遗体再不敢漠然置之了。这样,便产生了丧葬习俗。随着人们宗亲观念的加强,丧葬礼俗成了封建伦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考察一个人是否符合“孝”的标准,看他对丧葬礼俗遵循的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像《大戴礼记·盛德》云:“凡不孝生于不仁爱也,不仁爱生于丧祭之礼不明也。丧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致爱故能致丧祭,春秋祭祀之不绝也,致思慕之死也。夫祭祀,致馈养之道也。死且思慕馈养,况于生而存乎?故曰:丧祭之礼明,则民
孝矣。故有不孝之狱,则饰丧祭之礼也。”意思是说丧祭可以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和尽孝之道。正因如此,丧葬习俗在民间受到普遍重视,并流传至今。

你是本文的第2136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民俗漫话》
作 者: 王伟深、少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