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语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一个生命在母腹孕育成熟以后,便要匆匆的来到人间,分娩便成了胎儿——婴儿的转折点。为了顺利地通过这一关口,早在临产前,就有催生礼奏响了催生的锣鼓号角。解放前潮汕民间,女人怀孕称“有喜”或“身份”,女婿家要告知岳亲,岳亲家要送肉蛋等礼物(禁忌迷鸭、雄鸡、鲢鱼和无鳞的鱼)给女儿补身子,称为催月。而孕妇临盆分娩则有一套更为严格、细密的礼仪习俗。 在我国许多地方中,生育常被视为不洁,回避不洁的方法通常是为孕妇搭建一个临时性产房,将产妇与众人的生活空间隔离开来。这种产房常常建在主房的下风下水处,以免生育的不洁影响了正常人的生活。在潮汕民间,一般不另设产房,不过孕妇一般是不能在娘家生孩子的。如果临产期住在娘家,分娩时也必须立刻到婆家。此俗有二说:出嫁女成了婆家的人,在娘家生产不合情理。如果母子在分娩时出了差错,娘家难以担当;另一说,认为分娩有秽气,孕妇在娘家分娩会冲撞神灵,导致娘家破落、子女不吉等灾异。另外,产房应避开神灵所在,以免污天秽地。大体来说,所避忌的有神、祖所在之地,家庭或家族的神气、灵根所在之地等。这些习俗是强烈的血缘观念的体现,也折射了传统宗法观念的深刻影响。 不过在潮汕地区有些场所碰上孕妇产育,也会被认为是好事的。例如,潮州行船人家如果遇到船上有孕妇产育,就被认为是喜事。“生”意味着船家将有生意,快发财。这时船主会高兴地煮甜面、鸡蛋并做丰盛的菜肴款待产妇。 过去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在潮汕的广大农村,妇女引在自己家里,请有经验的接生婆前来接生。现在,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妇女们大都有到医院分娩,既安全又卫生。不过,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如来不及到医院或回房,而在院里、途中、野外分娩。因此,时至今日,我们还常可见到“院生”、“雨生”、。路生”等以分娩地点来命名的名字。 孕妇分娩,不仅地点有诸多习俗,分娩行为也伴随有许多习俗。这些习俗大多是希望依靠巫术手段减少痛苦、保障安全、顺利地生产。潮汕地区,产妇分娩前后,旧俗除由家人求神拜佛求生男求顺产外,还常在门框结挂神符、竹青、榕树叶、仙草等物,意为辟邪,也告知外人,此是产妇人家,不能随便撞人或干扰。 临产前,潮汕有些地方还要到宫庙拜“催生娘娘”,保佑顺产。如果怀孕到十个月,孩子还未呱呱坠地,娘家就要“送催生”,派人送来一只熟鸡蛋,祈望像母鸡下蛋一样顺当、平安。 婴儿诞生前后,丈夫不能留在产房里服侍妻子,要和全家的男人一样离开产房。这一习俗潮汕地区与中国大多数地方是相同的。这种禁忌早在先秦文献《札记》中就已经出现了。 婴儿出生之后,首先要处理的是断脐带和胎衣。断脐带,正常是用消毒过的剪刀剪断。有些地方,旧俗生男用竹杆片,说是孩子今后能当官;生女用剪刀,谓女儿将来能裁衣剪布。胎衣不能随便丢,有的地方埋在自己的地里,秘不告人,称为种衣,这个地方叫胞衣迹。种衣预示落地生根,开枝发叶;有的地方把胎衣埋在江滨沙滩,据说埋得越深孩子的胃力越好;有的地方则把胎衣撒上草木灰,密封在坛罐里,放在床底下。当代多用新法接生,旧俗多废除。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