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礼——俗称催生。解放前潮汕风俗,女人怀孕称“有喜”或“有身份”,女婿家要告知岳亲,岳亲家要送肉蛋等礼物给女儿吃补身,称为催月。孕妇忌出远门、忌操劳过度,忌裁布缝衣、漂染、动土,说是怕动胎气。
报喜·贺喜——婴儿出生,要到岳亲家报喜。旧俗生男用红纸贴写明婴儿出生年月日时并榴花、仙草、糖饼送给岳亲家食甜,称为报喜或报添丁。生女则多简便,口头报知即是礼,俗称报添口;有不愿生女者,谑称“报白出”。重男轻女封建观念严重,今仍未肃清。
    岳亲家得女婿家报添丁口之后,要办肉蛋糯米红糖等礼物致贺,俗称给女儿补腹。时间多在产后十二日“过腊”(即平安无事)之后,也有在产后第三第七天的,称为“望腊”。礼品贴上红色纸花,以示吉祥。有些地方,生男送公鸡,生女送母鸡;生男送双数,生女送单数。凡送礼者,生育家均回敬糖饼,并分赠邻里。当代提倡计划生育,法律规定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亲友多有赠礼。职工产妇,工会按规定给以经济补助和赠礼。在农村也有给计划生育的产妇予以照顾和送礼者。
    忌腊——产妇自分娩之日至7天或12天或一个月内,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证产妇及婴儿的健康安全,并祈求一家吉祥,称为忌腊。这些措施和礼俗,既有科学卫生的因素,良好的愿望,也有迷信落后的成分。这些礼俗包括种胞衣(胎盘)、洗三朝、辟邪,防止干扰等等。
    婴儿出生,首先要处理的是断脐带和埋胞衣。断脐带,正常是用消毒的剪刀。有些地方,旧俗生男用竹杆片,谓孩子将来能当官;生女用剪刀,谓女儿将来能裁衣剪布。胎盘拌草木灰,用布包扎后埋在自己的地里,秘不告人,称为种衣,这个地方叫胞衣迹。种衣预示落地生根,发叶开枝。当代多用新法接生,旧俗多废。
    婴儿出生,在产院里,第二天可用温开水给婴儿洗澡。旧俗多在第三天,用艾叶、柚叶、老姜等煮汤给洗澡,称为洗三朝。有些地方,还在这一天请接生婆及长辈吃喜酒,称为三朝酒。
    产妇分娩前后,旧俗除由家人求神刮拜佛求生男求顺产外,常在门框结挂神符、竹青、榕树叶、仙草等物,意在辟邪,也告知外人,此是产妇之家,不能撞入或干扰。
    除此,忌腊期,产房垂帘闭户,防止禽畜闯入;也不得钉墙撞壁和搬动家具,保持产房安静,不使产妇及婴儿受惊扰。7天或12天或满月,婴儿无事故,称为“过腊”;婴儿夭折,叫“唔过腊”。现在妇产院,以科学卫生新法接生,迷信成分已逐步清除。
    庆满月——庆满月是各地比较普遍流行的礼俗。殷实人家备酒席宴亲朋,被邀亲朋办鸡酒礼品前来庆贺。外婆家要办衫裙、肚兜、背带、红鞋、猫帽、雪衣以及酒肉作礼以示对外孙的疼爱。揭西、普宁等地客连胜贺女儿生男的礼品中有大方裙,生女的则送裤。庆满月常同时结合给婴儿命名、报丁、理发、祀公婆神、开腥等民俗活动。命名前常将婴儿生辰八字报与算命先生,计算命相,是否缺金、木、水、火、土哪一方,然后告知命名的师长,以便在名字上体现缺哪补哪的愿望。大凡在名字上有鑫、森、淼、荧等字眼或偏旁者,都有这一风习在作怪。由尊长命名者称赐名。之后,将男孩的名字生辰写在红纸上贴到祖祠壁上,说是向祖公报丁,生女的则不必。但普遍人家,多是由家长随便取个乳名,今生育要领取出生证、办户口登记,故出生后就得命名。“未曾生子先号名”,过去是一句讽刺性的俗谚,今则是需要。
    理发是象征性的,生育家请理发师傅或婆娘们操办。仪式是用整株青葱挟剃刀作剃头状,后将青葱再种入菜园里,寓意孩子的头发将来如葱一样葳蕤。
    庆周岁·做丁桌·开腥礼——解放前生男庆周岁,要办三牲粿品敬神明刮拜祖宗,宴请亲朋。外婆是第一客人,仍要办礼物致贺。在农村,庆周岁常不在满周岁而是在翌年的元宵节游神赛会时,结合做丁桌、挂灯(丁)时进行。同时在自家门口和祖祠挂灯,向祖宗和世人显示自家生了男孩。
    解放前做丁桌的旧俗十分普遍,耗费最巨。不少氏族为显示宗支繁盛,定为族规。大凡生男孩者得于次年元宵前后集资聘请一台潮剧或木偶戏演出敬神拜祖,称为演丁戏。宴请同宗的丁桌设在祖祠内,自家亲朋的丁桌设在本家内。除宴请外,得备办柑橘、油粿、米方、豆条等糖饼分送亲朋或游神队伍,苦于是宗族制度,不可违拗,致有生男卖女,生弟卖兄等惨事发生。此一陋俗现尚未完全根除。
    开腥礼常结合庆周岁或庆满月进行,将江鱼仔、猪舌、“鸡记池”(即鸡脾)、豆干等拜神礼品放在水缸盖上,抱婴儿在水缸旁象征性地喂肉饲饭,表示婴儿自此后可以吃荤了。

你是本文的第3284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民俗
作 者: 郭马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