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盛里巡礼 最新 图1张

    “五巷、三埕、一池”的格局,以锡庆堂(蓝氏通祖祠)为中心,鳞次栉比排列开近70座计671间驷马拖车、四点金等各种形制的民居聚落群,占地近80亩,把潮汕建筑的长处兼收并蓄,是一座潮汕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一
    当樟林古港的螺号渐渐稀声,港口东南一隅却耸起一片崭新的民居群落,她的名字叫南盛里;这里曾是一块形似布袋的海滩,曾是一片开垦过的围田,当地人叫她“布袋围”。
    这是人称“酷丑爷”的樟林南社人蓝金生先生独资兴建的。早年,蓝金生因家境贫寒,孤身一人赴南洋谋生,在陌生的商海拚搏,终于在新加坡发迹了。飞出去的鸟,无论飞得多远,丛林总是她的归宿;在大海上漂泊,不管飘荡多久,故乡总是栖居的港湾。走出故乡的山野走不出船头漆红的乡情;逃过大海的烟波逃不过母亲等待的视线。他荣归故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南洋经济萧条,很多潮汕侨商携资归梓,大兴土木,建造私第。南盛里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一批以“里”命名的民居聚落群。清光绪二十五年(1900),蓝金生向朝廷申呈,购买了韩江出海口那块“布袋”似的沙洲,将多年血汗和智慧赚得的财富,换成白花花的银元,一船一船载往家乡,大兴土木。
    建成的南盛里,是一个蕴涵浓浓乡情的庄园,五巷(八落巷、担粗巷、龙眼巷、渔行巷、洋楼巷)、三埕(锡庆堂埕、三落埕和天公埕)、一池(索铺池)的格局,端庄宜居。五条巷道宽度都在3米以上,逢年过节,游神赛会、抬轿游标都不觉拥挤;每个祠堂埕都是开阔、气派的广场,因应“宅前平地开阔,宅外地势西高东低;宅前有水,宅后有山”的形制,显得雄伟非凡。锡庆堂埕前,广场南面尽头,贝灰夯成的70厘米厚的照壁成了外围墙,成了一个挡住南社港水的固若金汤的围堰。索铺池原名四方池,紧傍三落埕八座居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两两相对的庭院中间。因居住这里的人家经营渔船出海所需绳索而得名。
    南盛里,以“锡庆堂”(蓝氏通祖祠)为中心,鳞次栉比排列开了近70座计671间有驷马拖车、四点金各种形制和小型民居的房屋,占地近80亩。
    二
    在潮汕望族聚居的地方,浓厚的氏族观念决定了民居群落以姓氏为中心。当我在锡庆堂前伫立,一座坐北朝南、规模庞大的“驷马拖车”大院落,在阳光明媚的广场上方端坐着。由居中一间以“蓝氏通祖祠”为中心两手牵着两座大夫第的雄伟建筑,气宇轩昂地排列开来。南盛里的民居把潮汕建筑的长处兼收并蓄。“潮汕厝,皇宫起”,则是南盛里民居建筑的灵魂。
    精致的潮汕民居建筑精华,接受了中原文化的渗透,更适合南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她的设计格局更符合潮汕的礼制。历史上只有皇宫或庙宇的大门才能居中面南,但仿自京城皇宫的潮汕民居的南盛里,每座大院落的大门就是居中面南的。南盛里北有撑天摘云的莲花峰,南是碧水常流的南社港,是理想的风水人居环境的构建。她直接将大自然的“天时、地气、顺风”融入建筑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体现着和谐统一的意境,内涵是独特的。这里有“四点金”的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有“驷马拖车”的“三落二火巷一后包”的格局,有木雕、石雕、壁画、嵌瓷、灰塑等潮汕工艺,一枝枝美艳的艺术奇葩,盛开在这静寂的庄园。
    三
    蓝氏通祖祠是一个大型的家庙。
    步过广阔的大埕,我踏上台阶走上锡庆堂的门楼肚(凹形门厅),这祠堂的大门是按“三门”设制的,中门正对中轴线。祠堂置三个山门,大门的匾额是“蓝氏通祖祠”,内侧匾额是“积厚流光”;左右门的匾额为“兰芳”、“桂馥”,内侧是“贻谋”、“燕翼”,两条花巷门匾分别是“礼门”、“义路”,内侧为“入孝”、“出悌”……展示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迈进祠堂大门,里面又是一个空旷的天井,天井上方是宽大的厅堂,红楹蓝桷,是陈列族中列祖列宗灵位的地方。虽然祖龛被历史的风云吹去了,但仍然可以从这肃穆的空间,体会子孙们向祖宗顶礼膜拜的庄严;虽然厅前的“隔闪”(禅门)不见了,仍然可以想见原来这藏风驻气之所的寂寥。大厅的严肃给人以躲避喧哗红尘的感觉,滋生一种神秘的伟力。
    走近大厅,厅前一个别样的拜亭引起我的关注。拜亭是位于后厅与天井之间的一个交汇点。按风水学讲,厅上摆列的祖宗神灵属阴,天井过白(见到天空的面积)太多,阳气太盛会影响神灵,建个拜亭可以抑制过盛的阳气,又可为前来祭拜的子孙遮风挡雨。但蓝氏通祖祠的拜亭建筑形式却与人有别。它不是潮汕一般祭拜建筑的“倒亮船”作法,却是重檐尖山式歇山屋顶,与大厅组合成“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屋顶,飞檐翘首,泥塑嵌瓷,展示了勃勃生机。它由八根八角形及正方形起线的八字式石柱及柱基支撑着。檐下的木雕垂花柱及木刻构件轩昂华贵,烘云托月。这不仅是一个祭祀和庆典的场所,也可用作戏台。这在潮汕祠堂建筑中当属凤毛麟角。
    四
    潮汕民宅的特点是极其注重装饰。外表质朴斑驳却隐藏着精雕细刻和热闹浓烈的内饰。
    锡庆堂和其它五座大夫第的的门楼肚,上乘的磨光石柱,名家的墨竹画与楷、行、草、篆书体石刻,正门两侧的石鼓,门楼内外的诗赋楹联石刻,刻出了她的高雅;各座大夫第的那些垂柱、舵墩、挣坊、雀替等石雕构件——逼真的鲤鱼水吻,惟妙惟肖的草木花果,活灵活现的瑞狮奇兽,庄重威严的法器,雕出了潮汕民居的片片彩云。精致的石雕,支承的是力度,表现的是寓意,寄托的是幽思,皈依的是美梦。
    南盛里民居中,通雕、平雕、半浮雕各具;金漆木雕、五彩装金、本色素雕尽显。看大夫第木雕封檐,檐下的镏金彩色木雕托脚,梁架额枋的翎毛花鸟,檐角屏风的虫鱼走兽,平凿、通雕各异的闪门、艺术窗饰。花卉、书法,雕着的是造型,藏着的是瞩望。
    南盛里民居的嵌瓷,更是一项抢眼的装饰。假如你凝神细看,屋脊的漏花式嵌瓷泥塑,极像贵夫人头上彩色的凤冠,闪烁着华贵的风采。嵌瓷封檐更像一个时尚的女子抹上口红,引人注目。墙头塑着五彩缤纷的花卉神器,山墙屋檐色彩斑斓的嵌瓷,是帆船上飘逸的彩带;翘首蓝天的檐角,像一张张开的帆;璀璨夺目的嵌瓷,则是插在上面的五色旗幡。
    这不是一个潮汕建筑艺术博物馆吗?这里民宅的装饰因潮汕民居装饰艺术的全方位保留而弥足珍重。在整个乡里,除了祖祠拜亭形制的革新、大厅采用高级进口釉面地砖外,绝大部分建筑保留了潮汕民居建筑的特色,从总体上讲,南盛里的建筑才算是纯粹的潮汕民居!
    阳光在嵌瓷上印下的每一个指纹,还是那么清晰;豪雨多年的洗刷色彩还是那么鲜艳。我终于理解流传在乡间的“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这句话的含义了。
    五
    我总在想:为什么蓝金生要把这个新乡取名为“南盛里”呢?他为什么把家庙祠堂名曰“锡庆堂”?
    位于布袋口的南盛里牌坊前有一副楹联“南方作障增其廓,盛德有邻莫厥君”。我想,蓝金生在外洋致富之后,不忘故土,他这个内外眷属不足30人的家庭,期望着家乡昌盛发达,建起南盛里以“增其廓”,寄望与更多“盛德”之人结为邻里。南盛里建成,他将里中的厝宅,赠给以前曾经资助过他的人,或佃出、卖给大部分忠实善良的亲戚家,或是归国定居的华侨。一种光耀故土、荫泽乡人的意念定格在牌坊上。我似乎看到刻在石上那灵魂在躁动,看到凝聚的文字在阳光中跳跃,闪动成一股千秋万代延续下来的乡魂。
    锡庆堂门楼两边的对句“锡兹祉福,庆逮子孙”、门楼内侧匾额的“积厚流光”,是他对族人和子孙的期待,寄望上天的福泽会永远来到他们之中。他殷殷期冀着他的儿孙在建构自己的人生时,别忘了接受中华文化的滋润,“积厚流光”,让子孙们永远沐浴在先贤、先圣、先哲的思想光芒中。
    南盛里的建筑格局完整地保存下来,无生命的砖石瓦木所赋予的建筑艺术精魂,在她的每一个建筑细部燃烧。
    南盛里作为一部侨胞泼洒乡情的大书,不管翻到哪一页,都会听到潮汕侨乡的心跳。我把片片相依的屋瓦读成大海蓝色的波浪,把每一面墙壁每一块瓦棱读成航行在大海上大大小小的风帆。只是,她没有张扬,她沉默着。

你是本文的第176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 2014、4、14
作 者: 郭作哲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