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酒厂得有好水源。一天,康耀美挑起水桶寻水源,走了几个乡里都不甚中意,累了便在路边的树下歇脚,打盹。睡梦中,他梦见有一鹤发童颜的老者问道:“奴啊,你为何在此睡觉?”耀美说:“想找好水源酿酒,走了一大圈都没中意的,累了在此歇一下。”老者笑笑对他说:“树下的坑水,是有名的‘石目’水,水质甚佳,可供酿酒。”顿时一觉醒来,不见老者,只见树下刚好有一坑清水,他深感惊奇,就捧起清水洗脸,果然清凉无比。当即他把水挑回酿酒,果然醇香醉人。酒厂生意随之兴隆起来,康家又发了财。
    为更好地发展,征得兄弟同意,康耀美离开南澳前往揭阳县城创办合美糖行,经营榨糖业。一天黄昏,一位路马(古代邮递员)呈交一封来自上海,封面写着“揭阳含美糖行启”的信,他猜想此信于糖价行情有关,便热情招待误进本行的路马,并向他了解上海的糖价行情。原来,当时上海糖价猛涨,那信是催含美糖行的速购食糖运往上海。含美糖行就在康耀的合美糖行的隔壁,“含”与“合”仅一字之差,路马远道而至,时值傍晚,竟把应送往“含美糖行”的信件错送往“合美糖行”。康耀美先让路马吃完晚餐,安排歇住,然后火速筹款,发动伙计当晚便把食糖抢购一空。
    翌日一早,康耀美才告诉路马“含美糖行”在隔壁,请他把信件送过去。那“含美糖行”行主看完信后即令手下购糖,不料整个揭阳县城的糖昨夜已被抢购—空。于是他灵机一动,把全城的糖袋抢购一空。结果和气生财,两家糖行合伙做了这笔大生意,大家都由此发了大财。
    康耀美发迹之后,衣锦还乡,富甲一方,被南澳人称为康百万。为了昭示荣耀,嘉庆十七年(1812年)康百万择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康氏宗祠为三间四进三天井二火巷格局,左右有从厝,后包围护。主座进深约55米,面宽28米,面积有1530平方米,有厅房52间。首进为大门,门悬“京兆世家”门匾,大门后为门楼亭,上盖硬山顶,大门简朴。门后为外埕,过外埕为二进,二进为三山门楼,中间是一凹斗门楼,门额刻有“康氏宗祠”,背镌“和气致祥”。中门前置一对油麻石鼓,做工精细,当年号称“名盖九县”,四周门楼石壁肚镶有六幅浮雕花鸟石雕。门楼梁架上饰满精雕细刻鳌鱼、孑L雀等石雕装饰。屋檐下喷水柱上有一对倒挂镂空石雕花篮,尽管其雕刻千艺水平还未达到清末民初那样高的水平,但它是目前所见到的潮汕石雕镂空通雕最早的实物,显得十分珍贵。门楼后为前厅两侧各有一间前库房,前厅后为中庭,也就是俗称的“天井”。天井两边是连接二、三进的通廊,通廊墙上镶八方家传石刻书法,铭文分忠发、孝发、悌发、敬发,礼发、义发、廉发和节发共八篇。它们有着弘扬文化、教化子孙,宣扬伦理道德之作用,对后代起着教育、警示的作用。天井后为三进主座大厅,大厅分前、后两部分。屋面为勾连搭,漏母槽收水。前部分起前廊和类似拜亭的作用,后部分为宗祠大厅。大厅前装有一组门,大厅正中悬挂“裕德堂”堂匾,大厅内安神龛,安放有祖先牌位。这里为康氏子孙世代会宗祭祖之公共厅堂。大厅后为四进,也就是后包,它与从厝主要供族人居住。
    据说康氏宗祠为“蟹地”,外埕于天井各有两个龙缸是“蟹眼”。神龛下方,总留有一堆沙子。每当涨潮,干沙立即变湿,而当退潮时,沙便逐渐变干,而海水在离祠堂还有百多米的距离。据说,这一奇妙景象至今仍然可以看到。
    康氏宗祠有四个大龙缸,在20世纪20年代祠堂改为公用后已经散失,移作他用。一个在供销社装糖,一个在发电厂装柴油。发电厂1975年停业拍卖用品,独有这个大龙缸既笨重又占地方,故无人愿买。后被深澳慈济善堂副理事长邱继刚独具慧眼出资买下,他原想赠予重修的金山寺以点缀风景,后得知康厝祠理事会有心收回当年散失之龙缸,而且当时归三欠一,他立即完壁归赵,无偿奉还,另出一千元给金山寺让其另购龙缸栽莲,方得两全其美,此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之美谈。大龙缸,缸黄绿色,缸面浮雕图案精美,有龙吐珠、凤展翅、鹤戏水,又有梅、兰、菊、竹,光彩夺目。它几经波折才得复归,也是难得。
    康氏宗祠建成之后,康百万还向朝廷捐得诰授“朝议大夫”,在新建的豪宅大门门匾刻下“大夫第”三个大字。此后,子孙有六人分别捐得“朝议大夫”“奉直大夫”官衔,康氏家族盛极一时。
    康氏宗祠地处海岛,在清嘉庆年间建筑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后人研究当年南澳岛建筑、民俗风情提供了实物,十分珍贵。

你是本文的第523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民居》
作 者: 蔡海松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