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前厅,就是“四点金”的天井,这里是“四点金”的中心,也是这座宅邸的中心。“四点金”左右有花巷和从厝,加上前有灰埕和大门,后有后埕和“洋楼”,又形成一个“回”字形大格局,整个格局都保持以天井(中庭)为核心,这是潮汕民居建筑平面格局的传统特色。人们从天井这里经“格仔”过子孙门,可经花巷来到后座“洋楼”,按一般的潮式建筑,这是该厝的后包。仰德里没有照后包的形式简单处理,而是建了一座中西结合的二层洋楼,它主座七开间,左右有伸手平面呈“U”形,与前面建筑围合成一体,左右伸手又另开有龙虎门,这样使后座既是前座的延续,又能独立成为一个院落。大概因为主人“过番”接触西洋建筑,在建筑上大量采用了西洋建筑形式,如水磨石西洋装饰纹样等。
    整座大厝有外封闭、内开敞的特点。在外围除了正面的大门和后座的龙虎门三个门外,全部用围墙和围厝围护。向外都是封闭的。在大厝内,它前有前庭(大灰埕)、后有后院(后埕),中央又有中庭(天井),左右配有从厝花巷(窄天井),一共有大小五个天井庭院。厝内的厅房都是向天井庭院开门窗,它也形成了向内开敞的建筑形态。庭院、天井、花巷都是大厝里面的室外空间,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为了避免夏季的日晒,花巷被设置成又窄又长的窄天井,确保大厝居住使用的凉爽、舒适。以这些天井庭院和花巷为中心又构成一个个围合的院落,而这些天井庭院和花巷使得相对封闭的、围合的建筑没有完全与自然隔绝,而是与外面的自然息息相通。而且在这些地方摆了莲缸、花盆,砌上花斗,种上莲花、石榴等植物,使大厝内展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以上这些其空间形式也是向心的,显示了主人不希望受外界的干扰,也不希望干扰他人的心理。
    这座大厝装饰十分考究,精雕细刻,追求尽善尽美,力求富丽华贵。它的前厅、大厅、南北厅均安装有格扇门,前厅、大厅的格扇门上部均有精美的木雕饰品。特别是前厅的十扇格扇门,做工最为精细,格扇门上的木雕全部用樟木双面镂空精雕细刻,内容均为人物花鸟图案。这些木雕采用素雕,没有上油上漆,使我们能看到当年艺人的精湛技艺。素雕往往不能藏拙,加上格扇门上的木雕又是双面镂空,工艺要求很高,正反两面都是一样图案,更能见木雕艺人的真本领,的确是难得一见的木雕工艺品。“四点金”大厅前檐廊、梁架上用“回”字纹方曲上配有精雕细刻的木雕花鸟,后座洋楼二层走廊、梁架上也用浮雕、通雕刻上花鸟装饰。这里门户都采用石门框,有的门框上部用浮雕雕刻有花鸟和日常所见的世俗风情石雕,这些石雕、木雕,雕刻精细,都是雕刻中的精品。据介绍,这里原来还配有一大批相当精美的家私,特别是后座“洋楼”的家私,全部都是名贵的红木家私。当年“洋楼”是主人自己居住的,一般要有显贵临门,才能在后座洋楼接待贵宾,一般人是不能逾越半步的。遗憾的是这些家私现已散失,能见到的只有这座大厝本身了。
    居住建筑最能反映当时的社会习俗,能体现人们的意趣、财富和社会地位。纵观仰德里建筑,人们可见到当年潮汕人漂洋过海到南洋“过番”,事业有成、荣归故里,建大厝、炫耀乡里、落叶归根的社会现象。同时,我们还可见到“过番”归来的“番客”,营造大厝时既按传统的形式,同时大量采用西洋建筑形式,构建出了一种既中又西的建筑形式。这些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为人们研究中西结合的建筑,提供了一个近代实物,在建筑上、民俗文化上都非常有意义。

你是本文的第477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民居》
作 者: 蔡海松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