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潮州市区意溪镇驱车前往饶平县浮滨镇,会经由一段约20公里的崎岖山路。过了山路之后,就可到达浮滨镇扬美村。就在公路一侧,有一座近圆形建筑永定楼。从外观上看,永定楼接近传统客家圆形土楼,但又和一般客家土楼有所不同,土楼略带棱角。更有意思的是,永定楼一侧紧密挨着一座潮汕传统风格的祠堂。两座民居建筑相并一起,使人看起来饶有兴味。 永定楼:鲜明的客家风格土楼 走近永定楼,只见前面是一大埕,大埕之前有一月牙形水池。楼前有池,是一般土楼的共同特点。 一般土楼的外墙是用黄泥、贝灰夯成,但永定楼的外墙却全是用圆石铺设外表,看起来十分坚固。永定楼外有一厕所,也是用圆石砌成。 永定楼的大门属于拱门,上面有3个青色楷体横字“永定楼”。走进永定楼中,可看到中间是一圆形方埕,上面有公用水井一口。和一般水井不同的是,此水井的内壁全是用圆石铺成的。 永定楼分为2层,刚好16个单元,底层和楼层用木板隔开。虽然是盛夏,但里面通风条件不错,居住相对阴凉。 据笔者在楼中了解,永定楼最多时一共有16户人家居住,里面住户全部讲潮汕话。不过,永定楼遭遇着一般土楼共有的命运,即是年轻人断断续续迁出此地,留守土楼的只剩老人和小孩。 宜公祖祠:传统风格的潮汕祠堂 现在的永定楼是巫氏所居。永定楼的一侧,是一座宜公祖祠。从建筑风格上看,曾公祖祠是潮汕传统的祠堂建筑风格,其复杂性介于“四点金”和“驷马拖车”建筑格局之间。 走近祠堂,只见上面写着“宜公祖祠”四个青色字体,大门两侧是一副对联,右联是“祖功垂福泽”,左联是“宗德衍家声”。祖祠门口,是一口水井。 宜公祖祠属于二进式厅堂,其中间是天井。就在厅堂的最里面,中央位置有一神龛,供奉着“巫门历代祖先神位”。 和永定楼的修缮完好不同,曾公祖祠显得破旧不堪。祠堂的四角屋子,推着杂草、干柴。祠堂上面的顶梁在慢慢腐烂,一些木雕的形状也变得模糊不清。即使是大门口的石雕,也根本没法看清。 厅堂里面并有一面镜子,上面有着“长寿永康,福泽常存”的字样,其落款是“饶平县侨联、侨办同敬贺,己巳年七月初七日”,另有“巫佳音先生八十一大寿志庆”字样。 巫佳音,1909年出生于饶平县浮滨镇五祉村,少年时代即随父母出洋,侨居马来西亚,家里经营橡胶园,经济十分富裕。上世纪30年代,巫佳音正在马来西亚的大学读书,看到张竞生博士“不留西洋,不适东洋,回到田洋”,为父老乡亲做实事,为家乡发展办实业,毅然辞别亲人,放弃学业,携带新婚妻子杨红梅,专门购买了一辆20座的雪佛兰汽车,远涉重洋,回到家乡,投奔张竞生共同建设家乡。此雪佛兰汽车据说是饶平县历史上第一辆汽车。巫佳音长期生活于永定楼中,他活了90多岁,几年前才去世。 不同类型建筑为何一起出现 将永定楼和曾公祖祠包围起来的是矮墙。期左右两侧各为一小门,上面均写着“儒林第”的字样。“儒林第”3字提示人们永定楼和宜公祖祠在科举时代的辉煌。 永定楼中,笔者访问了一位王姓老妇,她今年85岁,自20岁开始,她就从附近浮山镇嫁到此地,迄今已经在楼中居住了65年。但是楼有多久,老妇也说不出所以然,但她猜测此楼自清代就有,历史超过百年。 经深入了解,浮滨镇扬美村一带居民多巫姓。巫姓清初由饶北新丰镇濚西分派大榕社赤岭乡五节岭(今浮滨镇五祇村)。有意思的是,清乾隆年间五节岭巫为乐、巫勤业兄弟二人,携饶平三山国王香火,在彰化县鹿港登陆,垦彰化县溪湖镇巫厝,建立彰化县溪湖镇三山国王庙。 《饶平客家姓氏渊源》载:明朝隆庆年、万历年间,一巫氏裔孙由福建石壁村迁广东省饶平县新丰镇濚西下寨巫厝,今传17代,清初新丰镇濚西下寨巫厝有巫参将,建国前有牌匾。下寨巫厝有裔孙于清朝派往饶平县浮滨镇五祉村,今有近2000人。 又据《饶平乡民移居台湾纪略》:明初巫罗俊第21世孙庚午郎、庚九郎,由福建永定县迁广东海阳县弦歌都大榕社赤岭乡,祀庚午郎、庚九郎为始祖,其子巫丰源为开基祖,今传二十代。上述的海阳县统歌都在现在饶平中部一带。 据此认为,浮滨镇扬美村、五祗村巫姓是断续从福建、饶北迁来的,此一过程也受到客家文化的较大影响,而巫姓在南迁过程中,又逐渐受到传统潮汕民俗的影响。体现于巫姓所居建筑上,就出现了不同建筑类型并存的情况。永定楼和宜公祖祠的建筑风格,适足表明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的相互碰撞。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