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溪陈氏家庙坐落于揭阳榕城区仙桥永东涂库村,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光绪廿一年(1896年)重修,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家庙坐北朝南,门前为大灰埕,又引溪流至埕边为过堂水,旷野一望,远山为案,景色秀丽,风光如画。

    陈氏家庙为三进式祠堂建筑,俗称“三厅二天井”;左右有二条火巷和从厝拱卫。首进前面为凹斗门楼,门楼有三门,门中间嵌四通麒麟石壁,中门前列石鼓一对,门首横额面刻“陈氏家庙”,背镌“从位闻声”,匾下垫有二石狮。门前立兽足花篮础加河狮八棱檐柱,柱上马面梁架有木雕饰品和垂莲柱。走过大门是下厅,下厅与中厅、上厅三开间面宽虽相同,但被划分为五开间,即当心间比中厅、上厅明间略窄,而紧挨两侧又有两个宽度甚小的开间叫做偏厅,隔墙之外有二个库房,这样安排使下厅与中厅、上厅使用功能和视觉效果既变化又统一,前后呼应,一气呵成。通过这样的处理缩短下厅桁条净跨,使前进硬山顶屋面能圆润起翘,同时在库房隔墙上垫高增加一对垂脊,形成了屋面起翘有变化,增加了正面外观起伏变化的艺术形象。它与山墙火星式的墙头青琉璃檐、瓷嵌画大脊,给人感觉既气势恢宏,又典雅庄肃。

    过下厅是左右两廊中间前天井,天井中央为拜亭,它屋面与中厅屋面相连,俗称抱印亭,面阔、进深均为一间、四柱一式方形。屋面为被称为“九脊顶”的歇山顶,与周围的硬山顶屋面形成了对比,既突出又有变化,丰富了整个家庙的外观。中厅与拜亭相连,平面呈凸字型,面阔,进深均三间,也立八棱檐柱,明间立浮珠础圆梭金柱。棱柱上置二斗一拱顶托,金柱横向上架八棱横梁,置四斗三拱假斗拱,纵向中槽置“三木载五木瓜、五脏内十八块花坯”抬梁式架。在这里柱与柱和构架之间有宽阔的空间,满足厅堂作为家族、宗族众多人员聚会、议事、宴客场所使用方面的需要。这里由于位于家庙中央,也是人们进入家庙视角中心,是各种装饰的重点,放置有最精彩的文物,最精致的装饰。拜亭梁上正中挂有“号鸟茬重光”牌匾,是清代大书法家翁万纲为古溪举人陈诗正所书,号鸟义为奋,茬义同进,言奋进可再得光宠也。靠右边挂有“硕德修龄”牌匾,题著各已剥落,硕义为大,修义为长,即意为“大德长寿”;靠左边有“文魁”牌匾,是兵部尚书李煜龙为乾隆三十六年新科第四十一名举人陈诗正所题,“魁”即魁首,犹言头等谷物也。梁架上饰满着各种各样五彩木雕,这些木雕题材非常丰富,有博古静物,花果草虫,祥禽瑞兽,戏剧故事,神话人物;也有民间日常生活、社会习俗,这些都被巧妙地表现出来,借以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未来前程的祝愿。在这里木雕艺人以构图丰满、布局匀称、形式多样,而且雕工细腻,精致、传神,将美化实用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中厅前檐柱上两梁间有迥然不同的二个木雕人物,造型生动、神态各异、一奋力无遗、一悠闲自得,令人们驻足,叹为观止。据介绍,这是当年由两位木雕艺人开展竞赛,胜者有赏所带来的奇观,此奇观遂载誉至今。透过这些题材丰富、造型独特、精细雕刻,具有浓厚潮汕地方特色的木雕,人们从中可领略到清代前期木雕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艺术特色。

    在中厅后金柱与后檐柱之间,新装有可开可闭的屏门,明间八扇,左右次间各六扇,共二十扇。明间八扇为双面、上部通雕博古花卉金漆木雕;下部正面绘有历史典故描金漆画,背面为山水描金漆画;左右次间十二扇为单面上部雕刻花鸟金漆木雕、下部也绘有历史典故描金漆画,形成了一个互相衬托、既华丽又典雅的艺术空间。

    过中厅是后天井和后进上厅,上厅梁柱设置基本同中厅,这里是祭祀祖先的殿堂、正中悬挂堂匾“思成堂”,前有“聚武兴文群星璀璨耀华堂”灯橱,厅中排列七座金碧辉煌之大神龛,内安放历代祖先牌位,在潮汕地区这样设置是很少见。上厅厅堂以华丽又典雅、恢宏大器显示出它在家庙至尊的地位。

    古溪陈氏家庙汇集着潮汕民间艺术的精华,它的历史艺术价值和文物研究价值,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和发掘。2003年陈氏家庙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是本文的第127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5-07-03
作 者: 蔡海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