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田三渔盐七”的达濠古城, 却造就了诸如沙埔酥糖等脍炙人口的乡村饼食,代代相传,其独特的地方风味丰润了潮汕美食文化,并漂洋过海,撩拨着海内外潮人的舌尖 达濠,这一个中国现存最小的“古城”,曾经“田三渔盐七”的历史, 却造就了多少脍炙人口的乡村饼食,代代相传,其独特的地方风味丰润了潮汕美食文化,并漂洋过海,撩拨着海内外潮人的舌尖。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闹,沿着幽静的乡村小道,让我们探秘达濠巷陌村隙间流传在歌谣里的美味。 沙浦乡王爷宫前南巷,平仄成行的石板蜿蜒如诗,灰色的百年印记在岁月的河流中静默,不急不躁,不争不响,内敛而执着,留守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海门出名乌糕囝,和平出名好葱饼,沙浦出名好酥糖,贵屿出名烰膋饼。”这首由著名潮州曲艺家王敏先生加工创作表演的方言歌里的“好酥糖”,就深藏在这一条淡泊而质朴的石板巷陌中,一个毫不起眼的木质门面,却隐藏了百年老店多少辛勤与汗水混合的日子。 走进店内,店主黄灶兴与其家人正一如既往地分工制作、包装酥糖、饼食。一身布衣的“掌门人”憨厚而淳朴,没有多余的炫耀之言,只是取出不同的饼食让我们品尝,让来客的味蕾自己感受店主几十年从艺的炉火纯青。案桌旁,男孩正进行制作饼食的前期分工,一大方的猪朥切小到如豆粒,单调枯燥的纯手工活却是刀如花飞,娴熟自如;门店前,女孩正分装着成摞的酥糖和饼食,红彤彤的包装盒印映着花季少女的脸蛋,相得益彰。想来,憧憬与期盼的日子将继续在这一双双年轻勤劳的手中传承下去。 著名的沙埔酥糖是“黄源盛”的招牌饼食,其色泽金黄,食时松脆,回味葱香。店主介绍说,这是由于挑选了上等花生米经晒干炒熟、脱膜、去芽胚、分片等工序后,按比例拌以葱白、猪油、白砂糖等配料,辗压成片分割成小块,等凉透后方可包装出售。早在民国时代,便由珠浦村黄源盛酥糖铺专制出售,远销海内外。如今,酥糖的订单源源不断,遇到节时或年前,更须预定制作。黄源盛酥糖铺已经在达濠由“叔伯兄弟”分为三家,虽各自为营,但依然虔诚地传承并发扬着祖先创下的名号,将酥糖独特的香气从历史的彼岸引领延续至今。 因距离扫墓时节不远,店里还可以看到当地人祭祀祖先所用的“鸟仔饼”。在达濠,鸟仔饼自古以来是作为祭祖用品,寓意是大展鸿图,添丁添财,祈求祖先保佑后辈子孙一帆风顺,家睦财旺。其口感松软可口,有着番薯天然的清香味道。店家告诉我们,鸟仔饼是用番薯蒸熟粉碎后加入酵母,待发酵24小时后,加入面粉、白糖、小苏打糅合成面团,再手工揉捏成一只只大小相若的鸟仔,加以烘焙而成。烘焙出来的饼点上鸟目,再用干粉洒在饼上吸收水分。罗列成盘的鸟仔饼犹如群鸟展翅,甚是有趣。 门店前,还罗列着达濠著名传统糕点米润、大朥饼以及“马齿糖”、“豆方条”、“铁钉酥” …… 这些饼食在潮汕家喻户晓,闲暇时配以一壶潮汕工夫茶,则悠然间得见南山。而在游子的舌尖上,不止是糖份的甜蜜,还蕴含着童年的印记、故乡的呼唤,以及在梦境里热泪盈眶的回忆。 百年不曾易址的老字号,依然静守着勤劳本分,淡然中守候着祖先传下的香气。这样的巷陌小店,这样单调而固执的纯手工作坊,却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名声在外,广受海内外潮汕人喜爱。记得《菜根谭》里的句子: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店主未必有这样明澈的感悟与品位,但小小古城里的人物朴素、执着而又深有哲理的人生观由此可窥见一斑。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