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小食中的棵品,最初很多是传统节日中奉神祀鬼的供品。古代先民在遭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力摧残和各种灾祸时候,便以为天地间有主管人类吉凶祸福的神灵和制造祸患的魔怪,产生了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相信巫术占卜的思想。为了祈禳灾邪,驱恶避瘟,祷求神灵祖宗庇佑赐福,先民们举行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向神灵祖先,烧香磕头,供奉祭品。如传统的时年八节和其他节日,其主要内容大都离不开祭祀活动。潮汕祭祀的供品中都有各色各样的果品,如过年和春节的甜棵、酵棵、桃果和各种菜稞,立春的春卷、春饼,元宵的鼠曲果,清明的朴枳果、薄饼,端午节的粽球,中秋节的糕饼,冬节的汤圆、菜头棵、尖米丸等等。上述各种果品,最初都是时节祭祀神灵祖宗的供品,其特点是各家各户为了祭祀而制作,自制白吃,节日过后,果品也就吃完了。 随着市场的繁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范围的扩大,对饮食品种多样化的需求,一些小商小贩抓住了人们爱吃果品的心态,逐步把多种果品推出市场,这样,人们在时节以外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吃到不少自己爱吃的果品了。由于作为祭品的果品商品化,在市场销售,果品就成为小食了。 原来家庭时节做果品是颇费功夫的,浸米、舂碎筛粉、制作多种馅料、包馅和印果模至端入蒸笼,要经历多道工序,家庭妇女少或不得力的,时节不只是要做果,还要烹制其他的祭品,确是忙得喘不过气来。除了节日,其他时间是不敢想做果来饱口福的。以后市场有了果品的销售,人们想吃棵就不用去花费做棵的功夫了。 如今,除了大节日人们仍乐于自己奔忙制作果品外,一些小节为了方便,祭祀需用果品都到市场购买。昔年初一、十五家庭拜地主爷只有斋菜、水果,现在普遍增添了红桃果、菜头果、发酵的米糕等,供品丰富了,人们也更有口福了。 销售果品的小商贩也颇懂经营策略,善于把握商机,充分掌握各个时节祭祀需用的不同果品,及时生产或从外地运人各式产品应市,如农历四月距端午节还有半个多月,贩卖粽球、栀粽推挡不仅摆满市场内,市场周围也充街塞巷。元宵或冬节,从外地运进的“海霸王”汤圆及江浙、河南的实心和包馅汤圆,到处都有贩卖。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