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乌榄 最新 图1张

     真稀奇,菜市场有人卖乌榄,但在包罗万象的超市里是见不到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指的是新鲜的,让人买回家腌成杂咸的那种。

    儿时,入秋以后家里就开始腌制乌榄。乌榄洗净,在炉上坐一沙锅(陶锅)水,待锅底升起少许小水泡,即潮语“蟹目水”时移开锅,将乌榄倒入锅中,加盖闷至水凉透,滤去水,然后将乌榄泡在浓盐水里,3天后就可以吃了。乌榄是佐粥的主要杂咸,记得晨早有沿街叫卖的杂咸车子,1分钱可买2粒乌榄。

    闷乌榄时祖父总要吩咐一旁好奇观看的孙子,“记住,不能揭开盖,吓着乌榄,它就不愿意变软了。”我偏喜欢较硬的咸乌榄,因为榄肉硬不入咸,榄香味就特别浓,且可以多吃,多得榄核。因此,乘祖父不在,我常偷偷揭盖把它们吓硬。祖父吃乌榄时往往纳闷,“奇了,明明盖得好好的,怎么就硬了呢?”

    咸乌榄切 去核,就是榄 ,也有叫榄角或榄皮的。榄 一定要用油爆蒜茸烩炒,一碟榄半尤如许多袖珍的黑皮红里小丑帽子,色相和吃法都比咸乌榄上档次。

    乌榄别名木威子、黑榄,为常绿乔木,高10-16米。成熟时色泽如黑葡萄,表面也有一层粉白膜。乌榄产于岭南,常生于低海拔的山地林中。据说生吃乌榄非常涩,我没吃过。乌榄黑皮白肉,质地比橄榄硬,可是热水一烫,白色的肉就变成紫红色并软下来,真是奇妙。

    《本草纲目》曰:乌榄,色青黑,肉烂而甘。取肉捶碎干放,自有霜如白盐,谓之榄酱。青榄核内仁干小,惟乌榄仁最肥大,有文层叠如海螵蛸状而味甘美。《本草纲目》所说的榄酱我从没见过,不知道是怎么个吃法。在我看来乌榄仁形如压扁的白白胖胖的蚕卵,一个乌榄核里一般有2个核仁,其味道油润而清香,的确是所有坚果仁中最好吃的。著名的广式“五仁”月饼中就有乌榄仁,然而,当我吃到“五仁”月饼时,已很久没吃到乌榄了。

    吃完乌榄,将榄核装到罐头盒子里,积存到大半盒子,再敲出核仁来,蘸酱油,又是佐饭的一道美食。小孩子嘴馋,一边敲一边吃,榄核敲完,不见核仁只见一堆惨不忍睹的核壳。为得到榄核,有人发明了投榄核游戏。游戏很简单,每个孩子拿出相同数量的榄核,凑在一起,然后在地上挖个小坑,拉开距离划出界限,大家轮流往坑里投榄核,投进坑里的榄核归扔投的人。

    后来我才知道,那些榄核壳经烧制,竟是潮汕“工夫茶”最佳的烧材——榄核炭。更有文化的是,榄核雕刻作为微雕工艺,至今仍有一定市场,并受到爱好者收藏。唉,乌榄浑身是宝,谁识。

你是本文的第1232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1-01-08
作 者: 尹羊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