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 溪边奇茗自古栽 最新 图1张

    初识大红袍,是上世纪的事情。十多年前,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九龙窠峭壁那几棵国宝级的母树下,与看护母树而结庐涧中的茶场职工黄云飞、施翠娟夫妇相谈甚欢,在一座极古朴的小亭下饮茶,人声寂,壑风起,是印象中完美的味道。

  近些日子,各路媒体纷纷传出关于大红袍被“恶炒”的新闻,而且有人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股市动荡、楼市调控,许多投资者一时失去了方向,大红袍作为新的投资品种,被资金追逐,遂在动荡中脱颖出现。

  好的茶,贵一点,天经地义。大红袍是岩茶,它的味道有人形容为一种“霸气”,有冲顶的感觉,且香气不易散去,呈现为一团一团的存在。文人或细致地描述为四个字:岩骨花香。在我看来,骨比香更重要,它是一种特殊的传承。

   大红袍的品种之谜

  在广东的芳村,北京的马连道,看起来很火的地方,要买到正宗的大红袍确需一点运气,因为一些名气小得多的品种,一概都被包括在了大红袍名下,说是统一地区品牌。再者,一些是用福建其他茶区、甚至外省的茶树品种来做的,摇身一变,就成大红袍了,料想大部分人是区分不出来的。

  致电武夷山资深茶农占义财,他介绍,一般来说,5斤茶青才能制成1斤毛茶,而一般2斤毛茶能制成1斤精制茶,也就是说1斤普通的大红袍,需要10斤的茶青方能制成。

  而在今年春季,原来只卖10元钱不到的茶青,最高峰时竟然被炒到了几十元甚至上百元1斤!

  

  且不论价格,许多人会问:什么是正宗的大红袍呢?历史上武夷岩茶有正岩、半岩和洲茶之分。正岩是指武夷山核心景区72平方公里土地上所产的茶,景区内36峰99岩无处不产茶,其中慧苑坑、九龙涧、流香涧、水帘洞等处所产之茶尤胜。这些区域生产的大红袍,总体上可称是最正宗的。

  “野生大红袍”尚有真味

  读茶书的时候,苏东坡的“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范仲淹的“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总感只能意会,欠缺了些。于是数度深入武夷腹地寻访,真还有收获。其中之一便是野生大红袍。

  顾名思义,野生就是没人问管的,天生天养。在正岩的部分僻险之处,在半岩即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山村,只要有心找、有胆寻,总能在一些古老茶园碰到野生的奇种,与母树大红袍同辈的茶树。茶芽是鲜红的,茶叶是细长的,做出的味道与品质,除了常见的焦糖香、兰花香、水果香外,还会有特殊的奶油香、青苔香。

  每年,一对年逾七旬定居深山中的老人,作为一种生活和工作习惯,都会在采茶时节东看看西瞅瞅,纯手工制成几斤野生大红袍。每值之,就很期待,每得之,就很宝贵,有“一茶在手,万事无求”的安静,而在我看来,它所体现的,确如明代张源《茶录》所述,“表里如一的纯香”,千言与万语,不如吃茶去。

  大红袍母树看护者黄云飞施翠娟——

  
  爱惜“最好的东西”

  黄云飞、施翠娟夫妻,自1993年到2006年,受国营茶场安排,专门看护九龙窠的大红袍母树。当时的武夷山茶区,人迹罕至,谁都不愿长住山里。

  在石壁下结草为庐,不通电,饮泉水,淳朴的这对茶人夫妻一过就是13年。谈及大红袍,两人满怀深情,这是他们心中“最好的东西”。

  大约是在1997年前后,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考察武夷山,建议挖掘当地极为丰厚的茶文化资源,开辟茶旅游路线,九龙窠才开始热闹起来。香港回归,中央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礼物中,就有当年母树大红袍的成品,仅数百克。

  特殊的身份和经历,让他俩成为大红袍茶叶的权威。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外交部的礼品茶都是委托他俩生产加工的。数年来,因几度寻茶武夷,黄云飞曾带着记者攀遍了景区内主要的茶山,如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马头岩等。

  黄云飞不太擅言词,但爱惜山中的一草一木,他坚定地说,目前大红袍的炒作,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状态,武夷山的茶人不会这么做,也不愿看到别人这么做。因为,恶意炒作最后损害的是真正想喝茶的人和当地茶农的利益。

你是本文的第771位读者
来 源: 《深圳特区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