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之镜 最新 图1张

    将潮汕工夫茶与日本茶道进行比较是很有趣的。

    历史上“工夫茶”最初只是武夷岩茶的一种较高档次的品名,雍正十二年(1734)原福建崇安县令陆廷灿在《续茶经》中说:“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两山又以所产之岩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

    大约当时乌龙茶这种半发酵茶创制不久,因为制法繁琐精细,既炒又焙,费工耗时,故以“工夫”称之。这在释超全的《武夷茶歌》中也有述及:“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到了乾嘉年间,潮州韩江上的六篷妓船已经将工夫茶改造成为乌龙茶的品饮方法。时任兴宁典史的俞蛟在《潮嘉风月记》中说:“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清代民国的笔记小说如《清稗类钞》等也多有记录工夫茶的逸事,《辞源》又将“工夫茶”称为“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张华云等研究者则将潮汕工夫茶看成是中国茶道的代表,认为工夫茶道可以归纳为“和、爱、精、洁、思”五个字,比如“和”即祥和的气氛,“爱”即爱心的表现,等等。

    我以为这些都不能算是工夫茶的本质特性。品饮工夫茶的时候,虽然也有以茶礼客的习俗,比如“主让客先”、“尊老敬贤”等讲究,但这些礼节,与普通的食礼并无二致。

    日本茶道至今仍沿用我国宋代的抹茶,也就是碾磨成粉状的蒸青绿茶,用的则是点茶法。在我国,抹茶因为含有不能溶化的茶渣,到明代出现泡茶法之后就被淘汰了。但日本茶道因为追求的是禅意而不是茶味,所以即使茶汤含渣仍然继续食用。

    日本茶道追求的禅意是通过茶事来完成的,过程中环境和礼仪至关重要,典型的客套话贯穿始终,比如:

    客:真是不同凡响的茶,请问茶叶名称是什么?以何种方法炮制呢?

    主:茶叶名为“乌云”,是“三利堂”的茶商制作的抹茶。

    客:这茶碗真好看,请问是哪个窑烧制的?

    主:这是信乐烧,购自彦根。太谢谢了。

    工夫茶追求的最高目标却是茶叶中的滋味,对礼节并不怎样看重。品饮工夫茶的过程,经常是将现实中的茶叶与理想中的完美茶叶不断进行比较,因此不管多好的茶叶,几乎都是在批评声中进行。客人通常并不理睬主人想获得赞美的愿望,只是尽量挑剔茶叶的缺点,常见的评语有“带有涩味”、“香味太淡”、“没有喉底”、“不耐冲泡”等等。

    从日本茶道看日本菜,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都极端注重形式。吃日本菜,多数人会有舍不得吃和吃不饱的感觉。日本茶道就像日本菜的镜子,反映出日本饮食文化中节俭和重礼的特点。从潮汕工夫茶看潮州菜,潮汕工夫茶则像一面美味之镜,映照出潮汕饮食文化的最本质特点,那就是对完美滋味的追求。

你是本文的第92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0-03-20
作 者: 张新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