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按通常的分类,潮州菜与广州菜和东江菜被认为是粤菜的三大流派,但美食方家唐振常先生却不以为然。他在《饔飧集》中说:“八大菜系中无潮州菜,大约以为潮州菜可入粤菜一系。此又不然,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州菜的特点,凡食客皆知,试看香港市上,潮州菜馆林立,何以不标粤菜馆而皆树潮州菜之名?”其实中国古代只有“帮口”之说,菜系之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出现的新名词。旧时的所谓“帮”,是指饮食从业人员所属的地方行帮;所谓“口”,是指地方的口味特点。 照我的理解,“帮口”有两层不同于“菜系”的意思,一是强调地方菜在异地的影响。潮州菜指的是潮州帮厨师烹制的潮州风味的菜肴。当唐振常先生说“昔时上海,潮州菜馆颇多”的时候,他的意思是说旧时上海的潮州帮口影响不小。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菜肴的风味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毋庸证明的。从这一点出发,去年底汕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潮菜之乡”称号,就有点画蛇添足的意思了。潮汕肯定是潮菜之乡,就如中国肯定是汉语之乡,那也是毋庸证明的。 二是强调地方菜肴的风味差异性。口味通常是民族、环境、时代等因素形成的结果。过去我们讲潮菜的特点,往往流于面面俱到,如精于烹制海鲜,重视原汁原味,崇尚清淡口味,制作工细精巧,善于调制汤菜,注重养生保健,讲究佐食调料,小食品种繁多等,但其中不少特点是与其他菜系相同的。我以为潮菜的特点只要用一个“鲜”字描述就可以了。 潮菜建立在鱼文化基础上的“鲜”,其最大特征是生食性。在唐代,潮菜的这种生食性曾经使韩愈感到难以适从。到了清代,这种口味特点仍然没有改变,清代的《潮州府志》称:“蚝生、虾生之类,辄为至味。”《潮阳志》也说:“所食大半取于海族鱼虾蚌蛤,其类千状,且鲍生鱼生虾生之类,辄为至美。”然而到了当代,潮菜的这种生食性又突然大受欢迎。 潮菜的“鲜”,实际代表的是一种海洋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海洋饮食文化是以法国菜为代表的西方饮食文化。与之相对立的,是以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为代表的大陆饮食文化。这种饮食文化是建立在肉文化基础上的“香”,其最大特征是熟食性。潮菜变得日益风行,背后其实存在着一种文化思潮,那就是国人对海洋饮食文化的“鲜”的认同。 海洋饮食文化,除了指人们在食物选择,烹饪方法和进食习惯等方面与海洋文化有关之外,主要是指那种以食品的新鲜感、天然营养和原汁原味为价值取向的群体性饮食行为。 对海产品来说,“鲜”首先是生猛鲜活,是对食物原料品质的要求和肯定,意味着原料是鲜活的,非养殖的,代表了人类回归自然的价值取向。其次是代表了一种能使食物保持原汁原味的美食追求。炸、烧、烤等很多能使肉类发“香”的烹饪技艺在海鲜面前全无用武之地,腌、脍、灼等韩愈时代就已使用的原始厨艺仍然担当着潮菜的主角。
|
你是本文的第887位读者 来 源: 《潮菜天下》 作 者: 张新民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