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年前汕头作家座谈会上便听陈继明先生讲了他创作侨乡题材长篇小说的打算。对自己身边熟视无睹的题材如何成为外来作家眼中的新鲜与精彩,做为本地人,我们翘首以待。

《平安批》终于隆重推出,阅读的欲望用“迫不及待”形容一点不为过。打开《平安批》第一章,便被作家设置的悬念深深吸引,“越是这样,梦梅越是认为,井或许是另一个出口,一个秘密出口,有人从井里出去,从井里回来的。梦梅甚至觉得自己的眼睛可以穿透井水,直接看到马六甲、暹罗、石叻、安南那样的地方。”“比如他还认为,井不是井,是窗户,大海的窗户,大海开在陆地上的窗户……”井是海的窗户,从一个井口打开了通往大海的神秘之门,打开了潮人“过番”的故事。作家抓住这个切入口,从潮汕人家家户户都有的小井,到大海的茫茫与对海那边的渴盼。从梦梅探寻痟番客的死因,揭开了《平安批》的序幕。

以外地人的视角,作家将充满特色的潮汕元素在小说中有机糅合运用,让小说紧紧裹着“潮”味与“侨”味走,读来毫无隔阂与违和感。

陈继明是甘肃人,对闽南语系的潮汕方言、歌谣、歇后语,包括土话、俚语的掌握竟比潮汕人还潮汕。这些方言、土话就像暗语,一经准确地对接上,就像密码一样释放出浓浓的“自己人”的信息,一下子便拉近了心的距离。阅读过程中,让人会心一笑的多是这些方言、土话擦亮的小喜悦,“爱圆爱扁,选精择白”“驴生拚死”“做盐唔咸,借醋唔酸”“无脚蟹”“食蛇配虎血”“坐食山空”“担八索”“雅人无雅命”,歇后语“半天吊灯笼,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等,还有一些潮式称呼,“姿娘”“阿嫲”“番客”……充满潮汕元素的语言,令小说读来更生动有趣。

对于地方方言如何在文学作品中植入使用,把最地方的也是最世界的东西推广出去,让外人会意、接受、认同,一直是本地作家创作时的困扰。用力过猛显粗糙,软了又觉得挠不到痒痒。佩服陈继明小说中方言、土语使用拿捏精准、到位,可见其过人的洞察力,以及对这些词汇的掌握了解有着较深的吃水线。

平时广为流传、耳熟能详的潮汕番批故事、潮汕歌谣、典故逸闻、潮戏唱段小说里也俯拾皆是,比如莲花山借梦、出花园、蹲长凳吃猪脚饭等,还有潮剧唱段的植入,在小说里都融合得天衣无缝。小说中仿侨批写的家书,感情真挚自然,现场感满满,细腻感人,催人泪下。

虚构的故事,真实的地名,也是《平安批》的加分项。如隆都、店市、和平、庵埠、妈屿、礐石等,有些即便本地人隔乡如隔海都未必清楚,作者却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让人不得不折服于作家过人的驾驭能力。可以说,小说集中了侨乡海量的潮元素,通过这纸厚重的平安书,抵达每一个潮汕人灵魂的深处。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