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姓和粤东柯氏 最新 图1张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柯氏姓氏,与全国其他姓氏一样,渊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在宋版《百家姓》中,柯姓排第164位。现今,全国柯姓人口总数100多万,在全国排名145位。
    柯姓的起源有几种说法,比较集中的有如下两种说法:
    一、源于姬姓,黄帝姓姬,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春秋时期,黄帝三十世孙、仲雍六世孙名叫姬相,他是吴国的第七任国君,仕周共王为大夫,周共王会盟诸侯于柯山(今绍兴),姬相为了纪念这盛事,因而指山为姓,故号柯相,为柯氏得姓始祖。柯相的曾孙,为了怀念曾祖会盟诸侯于柯山之盛典,遂更名为柯卢,他的次子能公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二、源于地名“柯”。“柯”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地名,在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部,它原来是卫国(姬姓)的一个邑,还有一个大湖,称柯泽,后为齐国吞占。史料记载: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公元前776—公元前770年),国家很快强大起来,他为了当上霸主,就与诸侯定盟,为了使诸侯臣服,齐桓公兵临鲁国,迫使鲁国结盟,两国在齐国的柯邑盟会,会上齐桓公退还了以前占领的鲁国汶阳土地,使鲁国很受感动,其他诸侯也对齐桓公大为信服,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史称这次盟会为柯邑之盟,在史籍《春秋·庄公十三年》中就记载:“公会齐侯盟于柯”,即著名的“柯邑之盟”。在柯邑居住的乡民,在“柯邑之盟”之后,有的以居邑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世代称柯氏至今。
    秦汉魏晋时期,柯姓在济阳郡(今山东东明、河南兰考黄河流域一带)、齐郡(今山东淄博)、河南郡(今河南洛阳)、钱塘县(今浙江杭州) 四地聚居繁衍、人丁兴旺,成为当地名门望族,标志着柯氏族群的形成。
    至南宋,福建莆田人、宋高宗建炎初改元年号(1127)丁未科进士、官拜国子监宣教学士柯裔武,与宗泽等拥护抗金英雄岳飞。宋绍兴十年(1140),完颜兀术毁盟攻宋,时因秦桧、张俊等奸臣当道,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退兵议和并陷害岳飞入狱。同年,柯裔武为避战乱及政治迫害,离开国子监到潮阳寻找时任潮阳县令的父亲柯璿。在潮阳,柯裔武选中潮阳县黄陇都阳溪乡(现潮南区峡山镇洋内居委)一片水泽环绕、溪流潺潺、绿树繁茂、瑞鹊呈祥的胜地定居,为永固根基,不忘根本。柯裔武作为柯姓粤东开基始祖,在这里创建了柯氏家庙,定名:“追远堂”。此后,洋内“追远堂”的后裔世代秉承“追远堂”祖训家风,勤学慎思,明德笃行,得以人才辈出,光宗耀祖。历代柯姓后裔从洋内“追远堂”分枝到粤东各地及海外扎根发展、繁衍生息。峡山洋内柯氏“追远堂”是粤东柯姓的开基祖地与主干中心。
    峡山洋内柯氏“追远堂”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后经元、明、清柯氏后裔修缮呵护,至今876年仍历久弥新。柯氏“追远堂”属三进双列四廊结构的宋代民间宗祠结构建筑。所有的栋梁质材是目前罕见的东北香杉木,质坚味香。宗祠中画龙雕栋,历代楹联,最具特色的是横跨拜亭长达9米的宋代巨型石雕双头长龙排水槽,还有聚宋元两代风格的无屋脊鳌顶、八柱四角拜亭。拜亭前柱有明代著名理学家蔡清所题楹联:“历代衣冠炫礼乐,经天日月永烝尝。”每当下雨排水时,石雕双头长龙呈现一派真龙活现、双龙汲水的恢弘场景。柯氏“追远堂”整个建筑结构彰显宋明建筑艺术风格,蕴藏着神秘的古代建筑文化和理学思想内涵。

你是本文的第139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6、9、11
作 者: 柯建宏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