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谚有:“时节做时粿”和“时令防时病”的卫生保健谚语。古俗世传端午为“恶月”、“恶日”。唐宋年代,潮州端午暑湿瘴热,毒雾瘴氛,疫疠流行,缺医少药。当时潮州医贤早就认识“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医理。便在端午日“踏百草,识性味,采草药”。用中草药栀子,铺姜加工提取药液拌入糯米浆研制蒸熟成为药膳———栀粿。将桅粿“拉线”成片状,蘸白砂糖,一片片黄澄晶莹,甜润爽口,凉喉解渴。其味、香、色俱佳。既可使人享受美食口福,又能起着清积热,除烦郁,助消化的时令粿食药膳之功。

    古时潮汕人家做栀粿制作方法非常考究,先将中药栀子(潮汕丘陵生长有常绿灌木栀子,也称黄枝,其果实称枝子)捣碎,浸泡温水去渣存液,栀子甙为黄色药液;再拌入草药铺姜浸渍液(潮汕草药铺姜,晒干烧煅成灰,浸渍后提取含碱药液),然后将栀子液与铺姜液混和掺入糯米浆盛入专用粿帕,包在粿箕上待其滴去水分,放下蒸笼加热蒸熟,便成为黄色晶莹的香醇润滑的优质桅粿。但时下市场的栀粿因中草药液的加工工序麻烦而难得,故已很难找到真材实料的栀粿,有的商家只用碳酸氢钠(苏打粉)加入浓茶水,还有的加入黄色饮料等,与糯米浆(粿浆)搓匀盛放蒸笼炉火蒸熟应市销售,但却难以起到药膳之功了。

你是本文的第1036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7-05-20
作 者: 彭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