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有学者在贵报《鮀浦巡检司遗址探秘》一文开头称,在鮀浦巡检司搬到汕头市升平路8号办公后,随着“开埠后,城市各项事业都得到飞速发展,况涉及到与各国外交事务,以鮀浦巡检司的级别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显然适应不了。于是,同治六年(1867)惠潮嘉巡道决定在汕头设行署管理汕头市政和涉外事务,并于次年建成投入使用……。由此,存在五百年的鮀浦巡检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其衙署也由此闲置,人们便在这个衙址上建成龙尾圣庙。”并说这个鮀浦巡检司在这里只生存了六七年,等等。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
    在此之前,惠潮嘉兵备道衙门原设在潮州府,在惠州、嘉应州各有它的行辕。兵备道道员这个职位一般是由三品或者从三品官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驻粤东区的官员(假如设立的话)担任,当时是惠潮嘉三地的最高级别的官员。在这个职务上,原没有署理涉外事务这一条,而是涉外事务自己找上它的。甚至可以说,处在这个职位上的官员是在西方列强和上司压力下,无可奈何地在汕头设立这个惠潮嘉兵备道行辕的。一般而言,如非特殊情况,地方上的上下级衙门之间是各司其职办理正常政务的。相互间都保持一团和气的工作关系。因此,惠潮嘉兵备道在必要的时候,就会行公文去指导鮀浦司的工作,却不大会直接或者担承鮀浦巡检司的全部事务的。若直接接管鮀浦巡检司的日常事务,不单是多管闲事且于理也不通,毕竟,他们之间相差四、五级着呢?再说兵备道衙门也不愿有失身份地去干巡检司才会干的捕捉人犯、查走私查路条的低等公务。打个不很恰切的比方:哪有军区警备司令部的工作人员替代街道派出所的民警到居民家里去查户口簿的呢?
    这里还得说明一个重要情况。第二次鸦片战争快结束的时候,英法联军已攻陷了广州、天津,声称要攻打北京,美俄两国则以调停为名实则暗中支持英法。软弱的清政府只好于1958年6月与上述国分别订立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除了赔银子外,还要开放包括潮州(实则在汕头)在内的通商口岸,给予四国最惠国待遇。谈判时英法两国更以战胜者的姿态,强硬要求在《天津条约》中注明外国驻华领事在中国的待遇相当于道员的级别。在世界各国的外交活动场合中,有条不成文的法则就是双方代表的身份要“对等”或者大致对等,若哪一方身份稍低不对等,便被视为有故意“怠慢”对方之嫌,是非常不礼貌的,几乎是从一开始就预示着事情将会办砸,故不管谁都非常避讳。
    1861年英国人在汕头石建成领事馆。如上所述,英国等列强每次要交涉外事事务都得去潮州城找惠潮嘉兵备道衙门才可获解决。可其时韩江水道未经疏通是很难航行的,陆路交通就更不用说了。更令英国领事头痛的是那时的潮州城士绅商民特别憎恨洋人,他们在码头、路上设置垃圾树枝等障碍物,还投掷瓦片、石头等“礼遇”洋人,之后只得由官府派兵护送洋人了事。这对双方均有所不便,也造成纷扰。再说当洋人洋货及其宗教深入潮汕地区之后,所带来的外事交涉事务繁多,并不仅是涉及商贸货运和宗教这么简单。例如1862年德国领事争占、申领用地面积,几度被惠潮嘉兵备道孙凤祥据理回绝。同年还发生中国籍洋行买办郭某各欠英商、德商的巨额款项,两国的领事企图将郭某拥有的汕头港地皮抵债占有,潮州官方巧妙谈判应对,保护了大清国国土。主要列强于1867年前后,照会清廷总理衙门,要求在全国几个实际通商口岸和条约规定不完全一致的州府就近设立能解决外事事务的部门,其结果之一是潮州方面屈就于列强办事方便的要求,在弹丸之地的汕头镇专设“惠潮嘉兵备道行辕”(当时汕头不足二万人口),以应付“对等”办理涉外事务的需要。但事实上那个事务繁多的三品道员是不可能长驻汕头的,他除常在潮州办公外,还须抽时间到惠梅两地行辕视察办事呢。这个三品道员也不大可能让他的高等衙门去干低级别的职能单位应完成的日常任务。这不坏了官场规矩乱了套吗?故惠潮嘉兵备道来汕头设立行辕,是专为办涉外事务而来的,而绝非是为执掌汕头市政而来的。即使它会偶然为之,也绝非惠潮嘉兵备道的正业而长期为之。
    至于《鮀浦巡检司故址探秘》一文中提到的鮀浦司巡检章坤被杀一事,则完全与汕头无关联。查实他并不是在辖境被杀的,并且是在鮀浦巡检司迁到汕头埠之前,甚至是汕头渔村未开埠之前就被杀的。清咸丰四年(1854),邻县潮阳大长陇(现属普宁市辖境)人陈娘康与梅花村人郑游春(也写作郑油春)在陈店起事,随后于三月二十三日带所部突然攻打潮阳城,潮阳知县下令固守并向潮州府求援。四月潮州知府吴均督兵会剿,鮀浦巡检官兵奉令参战(巡检司兵马虽不属汉族绿营兵系列,但其上司县及州府二级均有权可调动它参与地方战事)。知府命章坤带领部下作为先头部队向敌方出击,于潮阳大布乡与陈、郑的人马相遇,章坤于一场厮杀中战死,其部下溃退。吴钧随后撤兵退守潮阳城。算起来章坤战死后六七年汕头才开埠。
    这里我们引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汉初著、中山大学陈春声教授作序的《汕头埠图说》一书序文中有涉及鮀浦巡检司的一段话。从中我们也可了解惠潮嘉兵备道来汕头设置行辕的因由:
    “开埠以前,汕头是一滨海渔村,属于澄海县鮀浦巡检司(管辖)。开埠之后设有一洋务局。专门管理对外交涉,以及检查出入旅客等。所管辖的范围有限,充其量只是一个翻译公文机关,鮀浦司之下设立团练二十余人,专门缉拿海盗私枭。戊戌政变之后,改团练为巡警,并将汕头划分为东南西北四社分驻,由鮀浦司委任一位统爷领导。宣统元年(1909),开始设立警察局,改四社分四区,各派警察站岗,同时还兴办一所警察学校,培养警政人才。”
    另据《鮀浦巡检司故址探秘》一文透露,汕头市政府部门将在故址上复建龙尾老爷庙。若有其事,笔者建议:要复建的话应复建鮀浦巡检司为宜,因为鮀浦巡检司的历史文化意义要比普通的寺庙重大得多;其次它还是汕头市老市区的一处有特殊意义的旅游观光景点;鮀浦巡检司于明清年间多次参与抗击倭寇等的保家卫国战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复建后它还是老市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同与它对面的粤海关汕头埠办公楼遗址(也可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得益彰;第四、若真的要搞“三庙并列的文化景观”的话,还不如复建升平路头关羽庙对面的汕头水仙宫。这是一处汕头开埠前已存在的,祀祭华夏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治水英雄大禹的庙宇,该地现遗留一条“水仙宫巷”。

你是本文的第128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7、2
作 者: 陈业建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