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古代葬俗里,人去世后会在四方或长方形的石头上刻上记载逝者生平事迹的墓志,专门放置在墓穴里,以备岁月变迁,日后这座墓葬有所稽考。墓志,又称墓志铭、圹志,完整的墓志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曰志盖,下层曰志底,志盖和志底大小形状基本相同,志盖刻标题,志底刻志铭。近现代以来,政府提倡火葬,进行丧葬改革,丧事从简,墓志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我市潮南区峡山街道峡山社区周光镐纪念馆里,就收藏着一合保存完整的珍贵明代郑氏淑人圹志。古代葬俗,墓志刻好以后志盖要扣合志底,再套上大小相等的一上一下两道铁志箍,然后随同逝者一起深埋于墓穴里。如今我们见到的古代墓志,基本上都是出土的文物。 郑氏淑人圹志,系明代中后期名臣周光镐(1536-1616)结发妻子郑氏的圹志。该志呈正方形,志盖阴刻楷书两行,首两字居中,文曰“皇明诰封淑人、恭人,前敕封安人郑氏圹”。志底楷书阴刻正文,共20行,满行刻26个字,除首尾两行的志文题目和题款外,正文共计465字,志文题目为《明累封淑人温惠郑氏圹志》,题款为“万历甲辰孟春之吉、大理寺卿止庵道人周光镐题”。志文主要记述了郑氏的家世、生卒、封号、子孙及安葬日期等内容。 1533年,郑氏出生于潮阳金浦乡一个书香世家,其父郑应兆是秀才,其母乃是亚元(乡试举人第二名)萧汝为之女。1551年,16岁的周光镐考中秀才后便迎娶了郑氏。郑氏的乳名叫阿月,因出生时脸型圆满宛若天上的明月而得名,现今金浦娘家的乡亲仍亲切地称她为月姑。温惠,不是郑氏的名讳,是周光镐在妻子逝后按照潮汕特有葬俗专门给予的谥号,取自《诗经·邶风》中的“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人,是古代妇女因丈夫官职品级的高低而朝廷授予的相对应的封号,有封号的妇女称为命妇,即民间俗称的诰命夫人。明朝规定,职官五品以上用诰命,六品以下用敕命。根据墓志,1578年周光镐在南京任职吏部主事(正六品)时考核优异,朝廷敕封郑氏为安人,并且获颁敕命文书,1585年周光镐在四川顺庆知府(正四品)任上考核优异,郑氏又被诰封为恭人,1592年周光镐在四川布政司参政(从三品)任上考核优异,郑氏再被诰封为淑人。郑氏于1602年逝世,享年七十岁。 周光镐在撰写妻子墓志时,虽然碍于体例没有流露出特别的感情,但是对于她,周光镐一生很是感恩。郑氏嫁入周家后,周光镐大多时间在外求学读书,家里生计和大小事务落到她肩膀上。她起早贪黑,不辞劳苦,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让周光镐免去后顾之忧,更好地安心读书。温柔贤惠,是周光镐对妻子一生的评价,这也是给她私谥为温惠的原因。郑氏逝后,周光镐和堪舆师选择在桑浦山揭东炮台境内的凤鸣山西北处为其营葬,于1604年农历二月举行了下葬仪式。12年后,周光镐逝世,夫妇合葬在一起。1626年,天启皇帝钦赐御葬,特派礼部官员手捧祭文代表自己前来墓前祭拜周光镐夫妇俩,该墓葬是潮汕地区仅有的八座明代谕祭葬墓之一(其余七座分别为吴裕墓、庄典墓、翁玉墓、盛端明墓、翁万达墓、陈一松墓、林熙春墓)。 今天,在潮汕地区出土并且保存完整的墓志极为少见。单是明朝一代,目前也只发现翁万达圹志、陈惇临夫妇合葬圹志以及郑氏淑人圹志这三合墓志而已。周光镐夫妇合葬墓经天启皇帝钦赐御葬后,墓前扩建有牌坊碑亭,两旁立有石虎、石羊、石马、石望柱,规模相当壮观,是明清时期潮汕著名的古墓葬。后因历史风云、社会变迁而遭受破坏,上世纪80年代又因黑作坊非法开采沙石而导致主墓区濒临倾塌,周光镐后人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迁葬时于墓圹中发现了郑氏淑人圹志,遂运回纪念馆收藏。该圹志的出土,弥足珍贵,是古代潮汕女性墓志的首次实物发现,对研究丧葬制度提供了新的史料,也对地方史志、谱牒研究起到一定的证史、补史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