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闹元宵 岁时节日 图1张

    始于明朝末年的“烧龙”习俗,是揭阳乔林(包括乔西、乔东、乔南三村)人成功抗击暴力和外来势力侵略后欢庆胜利的一种方式,后衍化成一种年俗,用以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正月初十,天刚擦黑,广场就被村民们围个水泄不通。锣鼓响起来,几十米的长龙在德高望重的族人引导下,由数十名青年后生高举着,绕场一周“亮相”。举龙的后生仔一个个昂首挺胸,他们是从村里年轻人中挑选出来的勇敢者。龙由竹篾扎成,插满各色烟花,就像龙身上的鳞片。场中摆成圆形的两圈焰火同时点燃,犹如一片火海,十数名赤膊的精壮汉子舞着龙冲了进去,龙身上的烟花立即被焰火点燃,喷出七彩光焰,看去就像一条彩龙在火中飞舞、燃烧,照亮了半个夜空,场面甚是壮观。
    行彩桥是市民度元宵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清乾隆《揭阳县志》载:“(上元)妇女度桥投块,谓之‘度厄’。”节前,榕城的大小桥梁均被彩灯、彩旗装扮一新,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度桥祈福,热闹非凡。彩桥周围悬挂着成百上千幅绣有“合境平安”、“竹苞松茂”、“富贵吉祥”、“国泰民安”、“物阜民安”等字样的标旗彩幅,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喝彩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打铜街的石狮桥是最热闹的地方,数以万计的人们将此桥围个水泄不通,大家一边行桥一边摸着桥头的石狮,默念佳句,如方言吉语:摸狮头,富雅贤;摸狮肚,娶雅 ;摸狮耳,生阿弟;摸狮鼻,写雅字……祈望能够过个丰收、吉祥、如意、安康的年。男女老少乐此不疲,到处荡漾着欢声笑语。期间,彩桥如虹,人潮如涌;花灯似海,夜空若昼。
    从明朝嘉庆年间开始的破门楼郑安仔灯会,有300年的历史。来自潮州浮洋的“泥安仔”,闻名遐迩,历久弥新。一团普通的泥巴,经过民间艺人的揉搓、彩绘,再放到通花雕木橱里,便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群众所熟悉的历史古装泥塑戏形象。“单刀赴会”、“昭君和番”、“桃园三结义”,每一组泥塑好像都在讲述着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惟妙惟肖。除了这些大家熟悉的“典故”外,还有一些反映潮汕风土人情的“泥安仔”,“喝工夫茶”、“挨磨”、“打笼”等等。
    一年一度的“摆猪羊”活动同样适宜在夜幕下观看。闪烁的霓虹灯令人目不暇接。成千上百的全猪、全羊,分别被摆在木架上,口中含着桔子,脚上贴上了红纸。这些猪羊有的是一户人家所摆,有的是两三户人家一起合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敬奉神灵的供品,除了全猪全羊外,名烟名酒、假山盆景、龙虾海龟等供品花样百出。现场还有舞狮、赛花灯、标旗锣鼓队巡游、潮剧演出等文艺活动,人们仍能在正月里持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硕联村“摆猪羊”习俗已有500多年历史。通过“摆猪羊”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庆祝过去一年生活富足安康,同时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吉祥好运、生活美满。“摆猪羊”习俗这一隆重朴实、具有独特的潮汕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在当地颇具影响,对于研究潮汕节庆文化,以及潮汕商埠形成和商业文化的发展历史、潮汕移民史、潮汕民间文艺和特色食品工艺等具有重要价值,已被正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乡元宵灯火映红了潮人的笑脸,也映红了越来越火热的好日子。

你是本文的第314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3、11
作 者: 黄春宇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