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秋拜月由来已久,是始于春秋时期帝王的祭月仪式,达官贵人、文人学者效仿而盛行民间。拜月,催生了多少美丽传说,谱写了多少浪漫诗章。拜月供品丰富多彩,呈现丰收吉祥瑞气,其中的潮汕月糕可称得上形形色色拜月供品中的经典。 潮汕月糕原料为炒熟的糯米粉和白糖浆,晶莹洁白,形状以圆形为主,如皓月当空,皎洁生辉。月糕上面有“花好月圆”“年年有余”等字样或动物花鸟图案,教人不由产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联想,是拜月时最具诗情画意的表达方式。 潮汕地区说到的“殻糕”,是指用印模印出月糕的过程。“殻糕”,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是流行,孩子们盼望中秋节的到来,就是盼望能吃上这月糕,其次才是地豆方或地豆桃。那时物资还匮乏,零食更为稀缺。我常拗下一小块月糕放在舌尖,让它慢慢融化,细细感受糯米的香和白砂糖的甜,舍不得一下子把它吃光。 月糕,是孩子们最美的零食,拜月后,每个家庭都会按份儿给孩子们分发月糕。嘴馋的孩子过不了几天就把份儿吃光,多数孩子会把它珍藏起来慢慢吃上近把月。 随着生活的富裕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中秋节制作月糕对人们来说太过劳心费力,以致年轻一代对“殻糕”觉得陌生,甚至不识月糕为何物。 其实,快生活也需要慢节奏。今年中秋节前夕,我们来到澄海区东湖社区妇女活动中心,感受到久违了的“殻糕”乐趣。在这里,一群妇女正忙着制作月糕,每殻出一块月糕就会引来一阵赞美。 拿着擀面杖和糯米粉的七十来岁的蔡楚云是殼糕好手,她家以前开过手工炒制糯米的店,那时的生意可红火了。现在这些米都从市面买来,是电焙的。她告诉我们制作月糕要领:提前一天熬好糖浆,每斤白糖配一碗清水,文火煮开后整锅放进冷水里,用汤匙反复搅拌至“反砂”状态,把糖浆渗进糯米中,用手不断拌和,直到湿而不结成团状态。然后就可以用糕印“殻糕”了…… 潮汕月糕以浮雕形式展示潮汕人无穷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眼前的月糕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的无限向往。
|
你是本文的第47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9、30 作 者: 摄影:李剑彬 张丽冰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