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传统节庆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历代潮汕先人的智慧,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节俗文化,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优良传统思想和道德操守,为推进幸福汕头建设提供了具有借鉴作用的文化资源。笔者认为,应大力弘扬潮汕节庆文化中蕴含的优秀资源,以推进幸福汕头建设。
    弘扬潮汕传统节庆文化中的家国情感
    潮汕传统节庆文化中有着许多体现家国情感的丰富资源。许多节俗除了围绕纪念家族先人而展开的祭祀活动外,更有对民族历史上的英雄及地方历史上受尊崇人物以及一些历史事件的纪念、追忆活动。如端午节龙舟竞渡、食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中秋节食月饼,是为了纪念元末民众抗击蒙古族腐朽统治。而潮汕人的中秋节用芋头祭祀祖先,特别具有地方特色。潮汕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用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成风,至今犹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潮汕传统节庆文化,凝结着浓浓的乡情厚意,使海内外潮汕人思乡、爱乡,进而升华为爱国、护国。
    弘扬潮汕传统节庆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民间文化的本质是和谐。它的终极目的从来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还有人间的和谐(和为贵)。作为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潮汕传统节庆文化紧扣和谐主题,和谐思想贯穿于潮汕传统节日的各个方面。潮汕传统年节文化从节日日期的选择,到节日饮食、娱乐、祭祀、游艺活动所需的物品及活动内容,无不随时随地地渗透、显露、弥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映成趣的基本精神。潮汕传统节日也是维系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纽带。节日期间亲友相聚,邻里互访,互送祝福,人际间的感情不断加深,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潮汕人春节前后的游神赛会、正月十六和清明节踏青、端午节赛龙舟、重阳节登高等活动,使人们乐在其中,平时紧张的身心得到调节和放松,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及身心的和谐健康。
    弘扬潮汕传统节庆文化中的孝悌观念
    在潮汕传统节庆文化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各节俗不同主题中都同时将尊老爱幼的福禄寿禧和太平团圆的淑世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春节,正月初一新年伊始,潮汕各家各户男女老幼都要穿新衣,放鞭炮,礼祖拜年;家中晚辈要给长辈拜年请安祝福,长辈要给小孩压岁钱。年幼者对长辈较平日更加毕恭毕敬,礼貌有加,语言应当较平日更加委婉柔从,说吉祥话,禁止粗鲁、挪揄,要尊称长者而不准直呼其名;作客向人拜年必带去成双数的柑,表示送去“大吉”;客人带上的礼物,互致“大吉”;家家户户都要在厅堂桌几上摆上一盘柑和橄榄(取代古时的槟榔)以迎宾客,寄托“宾临大吉”之意。除夕日,外出的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潮人围炉与各类节庆团圆家宴一样,老人是核心,是最受人尊崇的角色。开宴前,家人都要先向老人说些诸如“福寿安康”之类的吉祥话,向老人敬酒、为老人夹菜,然后才依次举杯就餐。老人也举杯说些祝福家人吉祥如意,希望孩子聪明晓礼,后生勤奋拼搏之类的祝词,充分体现了潮汕传统节庆文化的人伦孝悌的血亲观念。
    弘扬潮汕传统节庆文化中团结和美的理念
    “尚圆”心理深深地铭刻在每个潮汕人的潜意识中,成为一种自发的集体性心理情结。“尚圆”在潮汕传统节庆文化总体现得尤为突出。“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最盼望的就是过节时家人平安团圆、欢乐和美。身在异乡的游子凝望皎月,常常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团圆企盼。春节更是被人们视为全家团圆最重要的节日,许许多多在外工作的潮汕游子,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辞舟车劳苦地赶回家过年,如不能则引为憾事。除夕之夜一家大小“围炉”吃肉丸,图的都是合家团聚,亲亲热热。每逢这些重大的节庆日,潮汕人都要祭拜祖先,在精神上实现了人神共通,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团圆。节庆期间举办游神、营老爷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犹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在外地工作、嫁到他乡的四亲二戚、亲朋好友,甚至海外潮人也会回乡看看,敦睦乡谊,加强宗亲联系。
    弘扬潮汕传统节庆文化中的文明礼仪
    节日喜庆活动,是非常隆重的,它往往要求每个人都来营造喜庆、吉祥的气氛,因而也常常带有丰富的文明礼仪教育资源。如“新年好”,“新年合想”,“身体健康”,“福禄长寿”“万事胜意”,“合家平安”,“马到成功”,“学习进步”;大年初一,不得乱倒垃圾、污水;不得吵架、骂人;年节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行各种酒令的内容和方法,也都有社交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走亲串友时,许多家长会引导孩子如何祝福别人,到别人家中做客时应该懂礼貌,家里来客人时要热情接待,客人走时,要送到门口跟客人道别,并邀请客人下次再来等礼仪。经由这种连续不断的观念渗透和年复一年的习练实践,自然会使家中的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之下,逐渐耳熟能详,进而心随神往,并加以勉力实践。

你是本文的第129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6、1
作 者: 黄素龙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