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挂艾 辟疫驱邪 岁时节日 图1张

    端午节令,潮汕城乡,亘古迄今,街头巷尾,呼艾声声,此起彼伏,霎时间,人群川流不息,光顾闹热,俨然构成端午市井街头民俗风情一景。
    潮汕端午季节阳气始亏,阴慝将萌,暖气渐盛,暑热、湿气交蒸,阴阳失调,虫媒猖獗,疫邪为患。明清年代,古潮阳被朝廷视为“癔疠之地”。古医圣贤从临证实践总结医案认为五月是“恶月”,端午为“圣日”。此时,应走出家门,采艾“辟邪”,老少动手,将艾用作驱疫良药,以“红绳”紧束悬挂于门环、门楣及屋檐下,还把艾叶插在头上发际或做成香囊佩带着,或煎成艾水熏蒸、沐浴,艾叶晒干置于炉火拌木屑作居室烟熏消毒杀菌、驱杀虫媒。古代医贤采艾辟疫驱邪是蕴含深厚医药文化的,医家临证也起到温经理气,透达经络,祛邪康宁之功。
    “五月初五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这是古潮阳民间诵唱的民谣。潮汕诗翁吟咏有:“端阳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家家挂艾祈消灾”,“艾虎辟毒邪”……古传钟馗于端午用艾叶枝茎编成虎骑,故世人称五月艾为“艾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艾生田野,五月五日,鸡未鸣时连茎刈取,治病灸疾,甚验。艾灸百病,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古医藉有《孟子》云:“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现代医药学通过化验分析发现,艾是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称生艾叶,富含挥发油、鞣酸、氯化钾,有微量的维生素B、C、A类,其所含的苦艾素有较强的杀菌抑菌作用,还有收缩血管兴奋中枢及运动中枢,增强机体免疫抗病功效。中医验证艾制剂对胃肠道的伤寒、痢疾杆菌有显效,尤其妇科用于温经止血、散寒镇痛、经寒不调最宜,是妇产科中医常用药。由此看来,古人端午采艾药用的民俗是有科学道理的。

你是本文的第117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6、2
作 者: 彭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