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被定为节假日,以此可证人民政府对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视。换言之,以此可证人民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古时有四大节:春节(先后曾以农历十一月初一、立春定为春节,民国以后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夏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秋节(唐代以前以立秋日为秋节,唐代以后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为秋节)、冬节(农历冬至日)。秋节(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吃月饼赏月的好日子,各地风俗大同。潮汕的地理位置特殊,人文现象独特,在这个节日里的一些习俗是与他处不同的。比如,在中国广大地方,祭月是男女老幼都参加的典礼,连皇帝都骑白马、穿白衣前往指点拜坛祭祀,而潮汕的风俗却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以拜月、赏月为核心内容的中秋节,潮汕的男人却被排斥于外。潮汕的男人不甘寂寞,他们自有中秋节的玩乐———猜灯谜。于是乎,灯谜本来的别名叫春灯(它起源于南宋的元宵节),因为潮人在秋季掀起猜谜的又一个高潮,于是灯谜在潮汕又有“秋灯”的别称。潮汕的男孩子也绝大多数不玩拜月,他们的中秋乐事是“烧塔”。中秋临近之际,孩子们拾来瓦片、砖头,在空旷之处砌上一个个1至3米高的土塔,顶端留一个塔口,作投放燃料之用。塔砌好了,就拾来枯枝、干草、牛屎作燃料。中秋之夜点火燃烧塔体,有办法的小孩还弄来松香粉,引焰助威,更多的是泼粗粒的食盐,让燃烧得通红的塔体发出“毕毕剥剥”的响声,有声有色,极为壮观。烧塔的由来有典故:潮人在中秋节晚上举火为号反抗残暴的元代统治者。后代以烧塔为之纪念。 猜谜、烧塔,是潮汕最具特色的中秋节活动内容,这两项活动均富有文化含量。灯谜是智力型的高品位艺术游戏,潮人家喻户晓,此处不赘谈。烧塔,能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40年前我到粤东一个小山村当农民,村子里的泥水匠人很多,手艺都很不错。一天,一位老农民针对这现象向我揭秘说:“我们这代人,小时候都喜欢砌塔、烧塔,除了中秋节,平日也经常跑到山里砌塔。长大了自然而然就对‘灰工’这手艺感兴趣,也很容易上手。很多年不准烧塔了,村子里的小孩都变得笨脚笨手的。 猜谜、烧塔这两项文化活动,在节假日的中秋节,应该是潮人的保留节目。灯谜长盛不衰,且不说1993年至1998年每年的中秋节,我都要上南澳岛,参加黄辉孝老先生在热心商家的支持下举办的国际中华灯谜会,仅说前年中秋节的晚上,我特地到桑浦山下的东村猜谜。明月下的村巷,妇女们拜月赏月品茶吃饼东家长西家短地聊。男人们则占据村中宽埕,搭台开猜,华灯与明月争辉,鼓声与笑声齐飞。居委主任庄逸梅先生自掏腰包买来几百块月饼作谜赏。品谜品饼品茶,中秋节之夜,潮汕的男人何其乐也。去年汕头主城区的谜会设在中山公园,今年也是,假日三天都有谜可猜。烧塔这活动,就濒临灭失了。原因种种,诸如场地、材料、燃料,但最大的原因是孩子们学习任务太重,没有时间玩。愚以为,应该有组织地恢复这项活动,由大人带着小孩玩,作为一项亲情活动。 在中秋节里,不仅要保留传统节目,还要开创新节目。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潮汕地区物产丰富,可以通过艺术形式将各乡各里的特产推介出去,既为当地的经济效劳服务,也丰富民众节日的文化生活。前些年,揭东县玉溪村推出了芋头节,还奖励村中的“种芋状元”,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油甘节”、“青蟹节”、“林檎节”、“杨朵节”……都可以借“中秋节”这个良辰推出来。 中秋节和明月是永恒的文学题材,许多名句让人长吟不厌,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举酒问青天……”汕头的文人们,何不创立“明月诗人节”?(端午节那天的诗人节就叫“龙舟诗人节”吧,如何?)就像灯谜,有“春灯”和“秋灯”之称。不知说错了多少,就此打住了。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